中医泰斗张锡纯,一张帮到你缓解高血压的方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专业 http://www.xxzywj.com/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达27.5%,也就是大约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是高血压患者,患病人数约为2.45亿。然而相关数据还显示,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仅为51.6%,也就意味着有近半数的高血压患者都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

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年)》,我国人群重要的高血压危险因素有高钠、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吸烟,过量饮酒,心理社会因素,高龄等。作为一种常见病、慢性病,高血压的治疗贯穿患者的一生。而在这漫长的血压控制、达标过程中,总有一些患者基于认识误区,容易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导致问题加重,影响疗效和预后。

古老的中医体系,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高血压相关症状的记载:“按尺寸,观浮沉滑数而知病所生……若充在血脉,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并且《脉经》中提到“紧大而浮者死”,这紧大而浮的脉象正是高血压危象的表现,由此充分证明,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远远早于西方。

中医诊断高血压并非单纯依据血压数值,而是通过“四诊合参”。望诊时,观察患者面色,若红赤可能提示有热象,与肝阳上亢等引起的高血压相关表现有联系;望舌象,舌红苔黄多为热证,可能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对应,舌淡胖苔白腻可能提示痰湿内盛。闻诊中,听声音,说话高亢有力可能提示阳热亢盛;闻气味,口中异常气味可能反映体内某些病理状态与高血压相关。问诊则详细询问患者症状,如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失眠等,以及病史、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切诊主要是切脉,弦脉多见于肝胆病,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相符;细脉主气血两虚,可能与高血压后期有关;滑脉主痰饮等,痰湿内阻型高血压患者可能出现滑脉。

中医认为高血压病名多表现为头痛、眩晕、耳鸣、心悸、胸痹、中风等。《至真要大论》说:“诸风掉弦,皆属于肝。”《类证治裁》说“肝胆乃风木之脏……震眩不定”,可见造成高血压的原因与肝胆风木密切相关。肝藏血,肝胆风木因火而挟势上至巅顶,轻则头痛眩晕,重则溢血壅脉,甚至危及生命,引发中风而卧床不起。

中医虽无“高血压”之名,但对高血压的理解却源远流长。高血压,咱打个比方哈,就像水管里头的水。正常情况下,水管里的水哗啦哗啦地流,这就是咱们健康的血脉。

但要是水管中间给堵上了,上半截的水下不去,全堵那儿了,水管壁压力就大了,搞不好还得爆管。这种上实下虚的情况,咱就能理解为高血压。水管是血脉,水就是气血。气血为啥下不去呢?因为肝阳上亢了。

肝在咱们身体里头,就像个往上升的电梯,但升得太猛,就成了病态的亢奋。肝阳上亢,就是肝里的阳气跑过头了。

为什么肝阳会上亢呢?因为肝肾阴虚。

阳气往上走,要是身体里阴液足,就能把它拉住,不让它乱来;阴液不够,阳气就没东西去制约了,跟放风筝一样,手没劲儿,风筝就飞得老高,最后都不听使唤了。肝阳上亢再发展下去,就成了肝风内动。这可不是一般的风,这风把气血全吹到脑袋上去了。

张锡纯老爷子给这种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开了个方子,叫镇肝熄风汤。

镇肝熄风汤: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白芍、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各、甘草

这方子,名字就霸气得很,不叫疏肝也不叫柔肝,而是叫镇肝。听起来就像战场上的金戈铁马,战火连天。肝这大将军,本来该守规矩的,现在却反了,得把它给镇住。这大将军可不好对付,得用猛药,软绵绵的可不行。

张锡纯用了怀牛膝、生赭石、龙骨、牡蛎这四员大将来打头阵。怀牛膝能把上半身的风火气血都往下拽,生赭石、龙骨、牡蛎这些中药,就像给风筝系上大石头,让它飞不起来。

镇肝是过程,熄风是结果。这四员大将一去,就把上亢的肝阳给镇压下去了。但光镇压还不够,还得安抚。张锡纯又用了麦芽、茵陈、川楝子来疏肝。就像陪将军喝酒聊天,开导他,把不满都发泄出来,让肝回到正常的状态。

然后,调了肝还得调肾。肝阳上亢的根源是肝肾阴虚,特别是肾阴不足。所以用了白芍、玄参、天冬等来补肝肾之阴。阴足了,阳就老实了。

甘草来调和诸药,让大家都和谐相处。这镇肝熄风汤,真是有勇有谋,有冲锋陷阵的,有巩固战场的,还有心理疏导的。适合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导致的高血压,人容易腰酸、脸红、失眠、头昏、心烦易怒。但要是其他原因引起的高血压,这方就不合适了。

最后,高血压不同食药物推荐,大家可以了解一下,但是一定要分对证型,这样药食同源调理加适当运动,控制饮食,相信一定降下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fengazl.com/zfzf/1317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