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淋沥不尽涩痛,白带浑浊崩漏的中医原

北京白癜风哪个医院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小解淋沥不尽,是因为肝乙木陷于膀胱壬水。膀胱是太阳经寒水的聚集之地,少阳相火随着太阳经下行,连络膀胱而制约下焦,实会引起闭癃(小便不通),虚会引起遗溺(小便不尽、失禁)。相火在下方,遇水就会蛰藏,遇木就会宣泄。肾水把相火收藏,因此相火蛰藏不至于遗溺;肝木把相火疏泄,因此相火宣泄不至于闭癃。水道也因此而调和。

水之所以能够收藏,依赖胃土的下降,胃土下降,气息就能聚集;木之所以能疏泄,依赖脾土的上升,脾土上升,气息就能通达。胃气上逆,水就不能蛰藏,因此会遗溺;脾土下陷,木就不能宣泄,因此会闭癃。淋沥,源于该蛰藏的不能蛰藏,患上遗溺,该宣泄的不能宣泄,又害闭癃。

水要蛰藏,木却下陷要把它宣泄,因此小解频数不能收住;木要通过水宣泄出去,水却要蛰藏,因此小解梗涩不通畅。木要疏泄却不能疏泄,小解不能通畅;水要蛰藏却不能蛰藏,精血不能稳固。由于木不能宣泄,生气就会郁结旺盛而化为热,小解就会结涩;水不能蛰藏,就会泄漏而生寒冷,精血也因此流溢。

然而其中寒和热的动机,都是由于太阴经的湿气。湿重,土会下陷,木的往上疏泄会被遏制,疏泄不能通畅,淋沥和泻痢一同发作。淋沥和泻痢道理一样,都是由于木气下陷,肝木往后郁结于谷道就会化为痢,往前郁结于水府就会化为淋。治法宜燥土疏木,土干燥木气就会通达,疏泄的主令就能通畅了。

桂枝苓泽汤:茯苓三钱、泽泻三钱、生甘草三钱、桂枝三钱、芍药三钱。煎大半杯,热服。肝燥口渴,加阿胶。

脾土如果变成湿土,但凡生病都会湿;肝木如果变成风木,但凡生病都会燥。淋沥这个病,土湿脾陷,抑遏肝木往上生发的气息,肝木疏泄不能通畅,因此会患淋涩病。木气郁结,肝风内动,津液遭到耗损,一定会产生消渴。病人的脾土虽全是湿邪,但他的肝木属于风燥。血藏在肝脏,肝风内动,血就会消散,这是木燥的根源。茯苓、泽泻、甘草,培土又泻湿,桂枝、芍药,疏木又清风,这是不变的法则。土越湿木就越燥,如果风木枯燥严重,芍药不足以清润,就一定要用阿胶。张仲景的猪苓汤专门利小便,是因为茯苓、猪苓、泽泻、滑石能利水泻湿,阿胶能清风润燥。

水的特性是蛰藏,木的特性是疏泄。肝木生于肾水,相火封闭潜藏,肾水温暖,温暖的气息往左上升,就会化为肝木。生气通畅茂盛,肝木宣发通达,疏泄的主令顺遂,水道清洁通畅,相火一定能好好潜藏。土气下陷,木气的上行遭到遏制,疏泄不能顺遂,却越要疏泄(不能上,只能下),那么相火就会发泄导致膀胱热涩。膀胱热涩,是因为肝中风木和相火双双下陷入膀胱。足少阳胆经通过相火化气,与手少阳三焦经合并温水蛰藏。手少阳三焦经的相火外泄,就会下陷进入膀胱而患淋病;足少阳胆经的相火外泄,就会上逆侵袭胸膈患消渴病。它们的根源都是肝木郁结。膀胱热涩严重,加栀子、黄柏来清理手少阳三焦经的下陷,水府就会清明了。

肝木的温暖生化君火,木气郁结阳气就会下陷,温暖的气息遭到抑遏,加上沦陷进膀胱的相火,因此化生下热。然而热只是在肝和膀胱,脾是湿润的,肾是寒冷的。寒水侵土,移向脾脏,脾不但湿润,还会寒冷。肝与膀胱的热,不能不清利,脾土的湿寒,则适宜温燥,因此宜加上干姜来温暖脾土。如果清利肝热太过,损伤了脾阳,木和火的失陷和外泄会更加严重,膀胱的热涩,就会永无休止之日了。只能不要太早用温暖肾脏的药,因为会助长膀胱的热。如果膀胱的热已经退去,就适宜用附子来暖水,以补充肝木生发的根基。

肾主藏精,肝主藏血,肝木下陷疏泄,导致水不能蛰藏,精血就会往下流溢。精血流溢,宜用山药、山茱萸来收敛。血块流注下泄,宜用丹皮、桃仁来行血。

淋病有的会排出砂石,有的会排出白物。砂石,是膀胱热癃,因小解煎熬凝结而成。水具有润下特性,是因为润下的水味道是咸的;小解咸味软下的功效,是通过水润下的特性来实现的。百川往下流动,最后归于大海,海水遇到熬炼,就会凝结成盐块。膀胱就好比人身体里面的大海,砂石就好比海水中的盐份。

白物,由脾肺湿润浸淫化成。湿气旺盛,津液凝滞,就会生化痰涎,在脾会克制土,在肺会全被金传输入膀胱。膀胱湿气旺盛,下方没有排泄的孔窍,湿气蔓延扩散,就会化为浑浊的白物。白物粘腻联结,化成块状往下流出,就是带浑浊的凝聚物了,跟脾肺生痰的道理相同。淋病下方出现白物,上方一定多痰。泻湿宜重用茯苓、泽泻,如果病人痰多,则用张仲景的小半夏汤加茯苓、橘皮来泻湿气。

女子白带浑浊崩漏,与男子白浊血淋道理相同,都属于湿旺木郁的病证。内伤百病,大概率是由于脾土太湿,往往兼有淋沥涩痛之病,而再出现鼓胀、噎膈、消渴、黄疸之类的病证就更严重了。这是由于阳气虚弱而土气衰败,金和木双双郁结。在燥土温中的同时,加上清金疏木的药,淋涩自然能够打开。庸医看病人下热,就用大黄,更加败坏脾阳,错误之极!淋病下热的用药,只有栀子、黄柏证,没有大黄、芒硝证,因为它的热不在脾胃。

一切浑浊带下、崩漏、鼓胀、黄疸,凡是小便淋沥涩痛,都适宜用熏法。用土茯苓、茵陈蒿汤、栀子、泽泻、桂枝,研末布包,热熨小腹,再外用手炉热烘,待热气透彻,小便就能通畅,是最好的方法。

资料来源:《四圣心源》

注:此文系笔者按古籍翻译整理,文中治疗之法以及药方等皆源于古籍,仅供参考学习。若有需要,务必找专业中医师诊治。

倚斋听风雨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fengazl.com/zfzz/1179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