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体表感染性化脓性炎症如毛囊炎、疖、丹毒、急慢性蜂窝组织炎、化脓性汗腺炎、淋巴结炎等,体表溃疡性疾病如慢性小腿溃疡、糖尿病足等疾病。临床上以体表化脓感染为主要表现。
中医学认为疮疡是由于恣食膏粱厚味、烟酒辛辣,致湿毒内生;或外感毒邪,或皮肤破损染毒,邪毒湿浊留郁肌肤,郁结不散,气血凝滞,化火成毒而致。包括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是中医外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大类病证。疮疡一般分为三期:疮疡的初期,若人体抗病能力较强,正能胜邪,可拒邪于外,渐而疮疡消散;反之,如果人体抗病能力较差,正不胜邪,热毒深壅,滞而不散,久则肉腐成脓,导致脓肿形成,即为疮疡中期(成脓期)阶段,此时若治疗得当,及时切开引流,或者抗病能力尚强,可使脓肿自溃,脓毒外泄,溃疡腐脱新生,疮口结痂愈合,这一过程即为疮疡的后期(溃疡期)。由于中期需切开引流、后期需换药,本章节以处理初期为主。
一、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
二、单方验方
1、赤小豆适量。将上药研成细末,用醋调和,贴于疮面。可化瘀消肿,适用于疮疡初期。
2、芙蓉花叶l克,白及克,赤小豆克,樟脑l5克。煎汤熏洗患处,每日3~4次。适用于疮疡肿毒初期。
3、鲜蒲公英洗净捣烂外敷患处,或干蒲公英加水煎煮,去渣,温洗患处。可清热解毒,利水消肿。适用于痈疮肿毒初期。
三、简易治疗技术
引血疗法
适用于疮面经久不愈,周围有暗紫色瘀血斑时。消毒伤口周围皮肤,用镊子去除疮口边缘的锁口皮。取三棱针沿疮面周围快速垂直啄刺,针距1~3分,以拔针见血如珠为度。每周2~3次,待疮周转至红色为止,疮面局部用红纱条等换药。
禁忌:无锁口皮不用,疮面塌陷者不用,疮周无紫色瘀斑者不用。
四、中成药治疗
五、饮食及生活起居注意事项
1、饮食禁忌,少食牛肉、羊肉、海鲜、葱、辣椒等油腻辛辣之品。
2、疮疡患者所住房间要洒扫洁净,温度适宜。
3、愈后不宜劳累。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