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理念与方法

导语

我国五千年中医中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是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描述却没有只言片语,难道我们的先人们都没有得过腰椎间盘突出吗?他们都是通过什么方法治愈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理念与方法。

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历史

其实我们的祖先得腰椎间盘突出的非常多,以前的重体力劳动者的劳动量远远超过我们现在,而他们几乎全部都有腰腿疼痛的毛病,现在我们来看看专家是怎么解答这个问题的。

中、西医医学体系不同,所以对疾病的命名角度也有差异。

西医,是从疾病的病因角度命名,称为“腰椎间盘突出”。

中医,是从疾病的表现症状(即腰痛腿麻等)角度命名,称为“骨痹腰痛”(腰膝酸痛)。

中医学典籍中单就腰椎间盘突出而言,可归于“腰痛”“腰腿痛”“痹症”等范畴。

在《黄帝内经?素问》内讲到的骨痹腰痛即为现代西医所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表现出的腰腿酸、痛、胀、麻、僵,中医形象地称之为“腰膝酸痛”)。

就像西医的“感冒”,中医称为“伤风”,名字不同,却是同一病症。所以,不是以前没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而是“腰椎间盘突出”这个词是近代我们从西方医界引进一个词,腰椎间盘突出是从疾病的病因角度命名的,此病对应的症状就是中医所说的腰腿痛、腰膝酸痛、骨痹腰痛等。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理念

中医非常重视外伤与内损、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认为腰椎间盘的退行性病变主要是由于年老体弱、元阴元阳不足、筋骨病起、外力致伤、精气不能回复,过度劳损所致,而这些都是元气不足导致的;又因筋骨相连,骨衰筋损,骨痹必定筋伤,筋伤内动于肝,肝血不充,血不养筋,筋病难愈,所以肝血不足是其另一病因。

因此,中医治疗依托上述“肝主筋、肾主骨”理念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治疗。

中医治疗在腰突治疗中的地位

中医药博大精深,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未来科学。但是过去几十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致使我国中医药日益西化,使得腰突患者得病时根本想不到中医能够彻底治愈腰椎间盘突出,殊不知中医等传统医学方法,现在已经被西方各国逐步纳入医保体系。

近年,中医中药也取得了越来越好的成绩,通过针灸中药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也不再是难题。选择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风险小,伤害小,费用少,无副作用等特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fengazl.com/zfzz/1118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