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风的介绍
中风是因风、火、痰、瘀痹阻经脉而引发的以突然晕倒、不省人事,伴口角喎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口喎、半身不遂为临床主症的疾病。因发病急骤,症见多端,病情变化迅速,与风之善行数变特点相似,故名中风,也称卒中。本病在现代医学体系中属于急性脑血管病范畴,分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且常常留有后遗症,偏瘫就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后遗症的一种。是指同侧面肌、上下肢及舌肌的运动发生障碍。目前临床治疗中风后遗症偏瘫的方法主要以中西医结合配合康复治疗为主,而在中医疗法中,针灸作为一种特色疗法,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等优势,谭教授的“葛氏针灸”掌握古典针灸,子午流注和灵龟八法等手法对治疗中风患者的后遗症有奇效。
谭教授治疗中风
谭先生行医的最大特色是运用子午流注和灵龟八法进行针灸治疗,即按时辰(天干地支)取穴,采用左病右治,右病左治,上病下治的方法有针对性地施治。
1.取穴:取解溪穴,太冲穴,环跳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风市穴,合谷穴,手三里穴,百会穴等;
2.操作:患者头项部放松取仰卧位,针刺穴位消毒后,于每日9~11点,使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采用温通针法,左手拇指切按于穴位旁,右手持针快速刺入穴内1~1.5寸,气至后加重左手压力,然后右将灸针用力向前捻按至针下沉紧,小幅度重插轻提对针尖拉着有感应部位后再向前连续捻按,使针下继续沉紧顶着有感应部位,同时左手下压施以关闭法,促使针感向前传至病所,热感产生后守气1~3分钟,留针15~30分钟,出针后可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防出血或血肿。
谭先生为患者做治疗
子午流注法对中风的治疗作用
中风病理性质多为本虚标实,阴阳气血不足,肝肾亏虚为本虚,痰瘀风火闭阻络脉为标实,因其发病突然,故称为“卒中”,中医文献表明,经筋主司关节活动,而阳气可濡养筋脉,治疗经筋病应以消解筋结为主要目标。目前卒中患者生存率虽已明显提高,但多数患者仍无法治愈,因此,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为减少患者脑神经功能损伤促进肢体功能康复和改善预后极有必要。
各种病例证明中医疗效显著,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明显下降,平衡能力和下肢运动功能得到有效提升,流注纳子法结合温通针法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体征、下肢功能和脑血流水平。一天之中子时阳气始生而阴气盛极,午时阴气始生而阳气盛极,是以子、午时乃阴阳转换时刻,而子午流注纳子法是一种将时辰推移与气血流注顺序及五腧穴五行属性相配合,选取特定穴位进行穴位开合的针法,这种开穴方法顺应了阴阳转化与时间规律并结合经气的虚实情况予以补法或泻法针刺,使疾病更易康复。
注:谭允熙教授每周二上午、周六下午到诊所咨询指导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