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ldquo儿童多动症rd

工作室小课堂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全文导读

近期工作室门诊接诊过程中,常听到不少家长提及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好动,甚至影响其他同学,担心是否存在“多动症”。本期工作室将带领各位家长正确了解所谓的“多动症”到底是什么。

病案

相关病案一例

王某,男,11岁,因“注意力不集中半年余”门诊就诊。

患儿半年余前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平时上课走神,写作业不专心,成绩欠佳,脾气急躁,外院诊断“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目前口服“专注达”治疗。患儿平素胃纳一般,夜寐尚安,大便偏干,日解。舌红苔白厚,脉滑。

诊断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脏躁,痰火内扰证

处方

共7剂中药颗粒冲服每日1剂

复诊

患儿定期复诊,口服中药一个月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症状较前好转,脾气急躁较前改善,继续巩固治疗。

ADHD

注意力缺陷多种障碍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英文简称ADHD。其主要特征是与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缺陷和(或)多动冲动。

全球儿童发病率约为7.2%,男孩较女孩多见,60%~80%可持续至青少年期,50.9%持续为成人ADHD。约65%的患儿存在一种或多种共患病。我国儿童ADHD患病率为6.26%。

ADHD的核心症状

注意缺陷、多动和冲动。

不同年龄阶段ADHD的症状线索

点击可看大图

当孩子出现上表中描述的注意缺陷、活动过度等症状,同时影响到孩子学习或社交时,则应考虑存在ADHD可能。

相关高危因素

1.遗传易感性:

有患ADHD的兄弟姐妹、父母或其他亲属。

2.环境易感性:

(1)母亲孕期和围生期直接和间接吸烟、饮酒、感染、中毒、营养不良、服药、产前应激,胎儿宫内窘迫、出生时脑损伤、出生窒息、低出生体重等。

(2)铅暴露、双酚A等环境暴露。

(3)长期摄入富含加工肉类、披萨、零食、动物脂肪、氢化脂肪和盐等的西式饮食。

(4)父母关系不良、父母情绪不稳及教育方式不当(如消极、挑剔和严厉)等。

小结

当家长们发现孩子符合以下症状时,需要考虑ADHD,医院就诊,明确诊断。

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表现;

以上表现不符合孩子当前发育水平;

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

影响孩子学习生活及社交;

Q

如何区别孩子是多动症还是正常调皮?

A

1.注意力方面。调皮的孩子在遇到感兴趣的事物时可以安静下来,注意力集中时间长,甚至会讨厌别人打扰;多动症患儿则不是。

2.自控力方面。调皮的孩子可以特别要求下可以约束自己,不吵不闹;而多动症孩子无论怎么要求坐不住。

3.行为方面。调皮的孩子做一件事情会具有目的性,有一定的计划和安排;多动症的孩子做事有头无尾,冲动任性,无计划。

4.学习成绩方面。调皮的孩子只要纠正其缺点,创造良好环境,学习成绩会很快变好;多动症孩子则是会有出现学习困难,必须进行加强教育及管理、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的干预。

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

4~6岁ADHD患儿首选非药物治疗。6岁以后采用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

非药物治疗

包括心理教育、心理行为治疗、特殊教育和功能训练,并围绕这些方面开展医学心理学治疗、家长培训和学校干预。

多参数生物反馈仪

可用于评估检测ADHD及进行生物反馈疗法。

生物反馈疗法是利用现代生理科学仪器,通过人体内生理或病理信息的自身反馈,使患者经过特殊训练后,进行有意识的“意念”控制和心理训练,从而消除病理过程、恢复身心健康的新型心理治疗方法。

此疗法在应用期间更以多种游戏形式进行治疗,增强孩子的治疗依从性,提高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每次治疗时间约20分钟,每周治疗2~3次。

药物治疗

目前我国一线治疗药物为哌甲酯、托莫西汀,需要专业医师进行用药前评估,同时进行长期监测随访。

中医药治疗

ADHD在历代古籍中未见专门记载,根据临床表现,可归入“脏躁”、“健忘”等病,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不当导致脏腑功能失常,阴阳平衡失调所致,大多患儿可分为心肝火旺、痰火内扰、肝肾阴虚、心脾两虚、脾虚肝亢五类。

因此在治疗上以泻实补虚、调和脏腑、平衡阴阳的基本原则进行辨证论治,根据患儿不同证型,口服中药予以清心平肝、清热豁痰、滋补肝肾、养心健脾、扶土抑木。必要时结合穴位贴敷、耳针等外治疗法,具有较好的疗效。

全文总结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发育障碍,起病于童年期,影响可延续至成年,同时可共患其他疾病,如睡眠障碍、抽动障碍、学习障碍、遗尿、孤独谱系障碍等。怀疑患有ADHD的医院就诊排查,在中西医结合手段下进行有效地干预和治疗。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进行ADHD量表测评,结果仅供参考。

↓↓↓

主要参考文献

[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早期识别、规范诊断和治疗的儿科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58(03):-.

[2]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儿童多动症(修订)[J].中医儿科杂志,,13(05):16.

图片

部分来源网络

排版编辑

徐长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fengazl.com/zfzf/1139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