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祖国医学。也有人认为是玄学。这些于我都不重要。我只是想说说中医中药对我的影响和看法。
中国人的一生应该是中药伴随着成长,西药陪伴着一生。这话说着应该是没毛病吧。二者应该是没有大的冲突对立吧。但偏偏有一部分人,非要拉仇恨一样。造成双方的对立,还要形成两大阵营一样,由论战最终衍变成骂战。这就没有意思了。毕竟中医中药也是传承千年的瑰宝遗产。这个国粹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就摆在那里,无可辦驳的。当然了,我说这话也要接受任何人的反驳。但我绝不回怼的。劳心伤神之外,不管是认识与不认识的人,我都不愿解释,累。抬杠长学问,双方都要给对方洗脑,这就更没有意思了。我只讲事实与切身的感受。
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生病就要吃药。头疼脑热腰腿疼都要用药来治疗。国药有老品牌,同仁堂的药,我记得有感冒清热冲剂和板蓝根,还有大小活络丹、安宫牛黄丸、六味地黄丸。最搞笑的是,我听说有的人居然不远万里,去朝鲜人民共和国去买安宫牛黄丸,说那里的价廉便宜保真,上千块钱的药品,他觉得质量有保障。我的意思只是佐证中医中药的作用。没有号召大家去国外购买的意思。
当然了,我们的好多国粹药品有的被日本国和韩国仿制,人家那里好像是叫汉方药吧。但是人家不承认是中国独有,人家说是自家传承下来。这又涉及到专利之争。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我只是想说中药多么好。
我实际上没见过什么大市面。眼界也只局限于周边儿地区。天津市也有个老字号叫乐仁堂,也生产不少的独门中药,比如“西黄丸”和“痧药丸”等等,还有乌鸡白凤片等等。
至于别的厂家什么乌鸡白凤丸之类的中成药,就更多了,数不胜数。
当然像云南白药,三九胃泰三九感冒灵和太极藿香正气胶囊等等中成药,这些全国一线大品牌也自不待言了。这里只是泛泛而谈,勿须多言,只图引起读者诸君的共鸣和联想。
还有外用贴敷的,诸如麝香虎骨追风膏之类,就更多了。贴在患处后,有一股浓郁的中药味儿,久久不散。有的人说好闻,也有的人抵触说难闻,熏人。有的时刻中医中药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熏洗泡也是一绝。当然了,这些事儿要交给专业人士去说去解释。我只是浮光掠影的说。勾起了我们或远或近的,对中药的美好回忆,才是我的初心。
现医院,分别医院、医院、医院。足见中医治疗也占据了半壁江山。
医院还有治未病专科,当然了不是治胃病,其中又包括治胃病。治未病的概念解释如下,属于大段儿摘录:
“治未病是指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是中医药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准则。”
现在的人都讲究养生,生活比较讲究。吃药也不喜欢吃副作用大的。对大陆的中成药又觉得千篇一律。于是乎,就来找名老中医吧,这个名是著名的的名。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老中医给你好好脉,看看舌苔,开一些中药吃吃,也算是专人专药专方,一对一开中药服务。这个想想就有意思。带着感情和情趣去喝自已亲手煎熬的中药,再来一个药灌满肠疗法,药效就更好了。当然了,一些个起到防病作用的中药代茶饮,也是相当不错的,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多滋润呀,多小资呀,中药为中,小资为西,也属于另类的中西医结合呢。
当然像中医针灸,治疗面瘫中风等等很多疾病,更是举不胜举。挽救了无数的病患。当然如果没有切身体会,估计也觉不出中医针灸的好儿。
这就是我的一吐为快的,孤陋浅显的中医之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