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专家教您如何保护心脏,预防心

心脏就像勤劳的钟表一样,有节律地跳动着。然而,一旦它突然改变了节奏,就很可能是身体发出了警报。

心衰,就是其中一种。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

心衰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

今天,医院心内科四科主任李晓,教你保护心脏,预防心衰。

Q

心衰有哪些危害?

A

有数据显示,心衰病人五年的生存率和肿瘤是相当的,是危害人身体健康的重大杀手,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它会引起:

01

呼吸道感染:

这种情况比较常见,由于心力衰竭时导致肺部淤血,从而容易导致支气管炎和肺炎。

02

心源性肝硬化:

心衰患者由于长期心力衰竭,从而导致肝脏长期处于瘀血缺氧的状态,晚期出现门脉高压,表现大量腹水,脾脏增大以及肝硬化。

03

电解质紊乱:

当心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尤其是在多次使用利尿剂之后,容易导致低血钾和失盐性综合征。轻型低血钾症患者,容易全身乏力症状,重型患者则容易出现心律失常的症状。

4、心力衰竭患者不仅要忍受呼吸困难、足踝肿胀、精疲力竭等临床症状带来的极大痛苦,而且因反复住院,给病人及家属带来诸多的不便和沉重的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Q

心衰有哪些症状?

A

心衰患者通常会有心里烦躁、心率加快、胸痛胸闷、双下肢可凹陷性水肿等症状。

具体的表现有:

01

气短体力变差:

体力变差是心力衰竭的重要表现之一,尤其是出现气短症状时。当出现心力衰竭时心脏的功能就会出现大幅度的降低,很多人会表现出体力较差的状况。

02

脚肿胀:

当心力衰竭时,身体中就会存在积液的状况,这个时候常常会表现为脚出现肿胀现象。

03

情绪低落:

情绪低落并不仅仅是由于心情做导致的,很多时候也可能是由于我们的身体存在一些问题。当出现心力衰竭时,很多人会存在情绪低落的状况。

04

呼吸困难:

当出现心力衰竭时,肺部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诸如存在积液等。这个时候就会影响到呼吸健康,尤其是当卧躺时存在一定的呼吸障碍。

05

难以入睡:

难以入睡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症状之一,当患上心力衰竭时,患者经常会存在睡眠中突然出现供氧不足的现象,因此常常会出现惊醒的状况。

Q

心衰患者的饮食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A

如果在40~50岁时,仍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50岁以后就可能受到心衰发病之苦;最晚从40~50岁开始作出改善,对防止心衰也会起到作用。

对于已经发生心衰的患者,改变生活习惯,也会对心衰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01

少量多餐

心衰患者不宜吃得过多,每日总热能分4~5次摄入,以减少餐后胃肠过度充盈,避免心脏工作量的增加。晚饭应早些吃,宜清淡,晚饭后少进食品和水分。

02

限制钠盐

这是控制心力衰竭较为有效的方法。为了减轻水肿,应限制食盐,每日约3克以内为宜。但是,如果病人正在服用利尿药物,可以增加钠盐摄入。?

03

应吃易于消化的食物

心衰患者由于心脏功能减退,胃肠道瘀血、水肿,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因此,所进食物应易于消化。

04

应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适量的无机盐

如维生素B1及维生素C(山茨菇、马蹄、茭白、百合、黄瓜、丝瓜、柠檬、豆芽),以保护心肌。

服用利尿药后,尿量增加且血钾低时宜多食含钾高的食物如蘑菇、香菇、百合、红枣等。

Q

心衰患者该如何运动?

A

规律的运动可降低心血管病死亡风险,与不运动的人相比,每周做中高等强度运动的人,缺血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病死亡风险分别下降64%和63%。

即便是心衰患者,也要根据心脏病性质、患者体力及心功能状况,进行适当活动,以维持和提高心脏的代偿功能。也要进行适当的运动。

需要提醒的是,锻炼应以有氧运动为主,比如慢跑、步行、骑车等,不科学的无氧运动可能起到反作用。

李晓

心病四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科室:

心病科

点此预约

个人简介:

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丁书文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山东省高层次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一直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一线,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根据冠心病心绞痛的不同发展阶段和病变特点,采用恰当的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预防和治疗。擅长采用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病、心肌病、心肌炎、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病、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均取得较好疗效。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共余篇,其中《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国药理学通报、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医杂志、中华中医药杂志等中西医权威中文核心论文30篇。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年,第一位),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年,第一位),山东省自然科学三等奖、山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等4项。兼任山东中医药学会心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副主任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五运六气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fengazl.com/zfzf/1110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