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逢全国爱肝日,3月21日,由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联合赛诺菲举办的“爱肝护肝‘易’起来”大型肝健康疾病教育暨义诊项目在厦门启动。该项目旨在通过持续性的肝脏疾病教育和筛查,呼吁大众重视肝脏健康问题。医院肝病专家现场为市民解疑释惑。专家提醒,脂肪肝与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密切相关,脂肪肝患者更容易发生脑中风和心肌梗死;很多时候,治疗脂肪肝单靠“少吃多动”远远不够,必要时还得使用药物保肝治疗。
成年人脂肪肝发病率15%“厦门脂肪肝发病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成年人中约15%。”医院消化内科陈立刚副主任医师说,与庞大的患病群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到医院就诊的人还很少,大众对脂肪肝认识严重不足。
“别说普通老百姓,就连一些医生对脂肪肝也存在误解。”陈立刚说,很多人查出脂肪肝,医生简单一句“少吃多动,过阵子来复查”就把病人打发了。其实,一旦查出脂肪肝,应该对病人进行综合筛查。首先确认有无脂肪肝家族史,患者本人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有无喝酒、高脂高糖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接下来逐步筛查,除了肝功能,还要查血糖、血脂、尿酸等指标。最后综合分析,根据病人具体情况给出治疗建议。
很多人是通过腹部B超查出脂肪肝的。陈立刚说,B超检查脂肪肝容易出现误差,存在假阳性、假阴性的可能,所以需要专科医生来鉴别,通过以上综合筛查,来确诊是否真的是脂肪肝。
可以导致并加重“三高”陈立刚介绍,脂肪肝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每多一个因素,得脂肪肝的几率就增加10%-15%。普通人是15%,如果你血压、血脂、血糖、尿酸都高,那得脂肪肝的几率接近80%!”
脂肪肝会引起并加重代谢综合征,并直接导致心梗、中风等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同时,脂肪肝人群结肠癌、肝癌的发病率也比常人高很多。
陈立刚提醒,及时干预脂肪肝,能有效减少“三高”的发病率。“一旦发展成‘三高’,往往要当一辈子‘药罐子’,花费大,又可能出现药物性肝损害,如果出现心梗、中风,后果更严重。所以我们要积极防治脂肪肝,不要等到‘三高’了才来治疗。”
光靠饮食调节和锻炼未必管用义诊活动现场,“小心肝教育专区”和“易呵护体验咨询专区”等互动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热情参与。原本陪老伴外出散步的张阿姨被义诊专家团吸引,驻足参与活动,她惊讶地说道:“我既有糖尿病又有脂肪肝,这些年坚持服用降糖药,脂肪肝倒没怎么在意。今天做了检查,发现自己的脂肪肝已接近中度,专家告诉我,脂肪肝不治,血糖就更难控制!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啊!”
陈立刚说,像张阿姨这样陷入脂肪肝治疗误区的人还很多。“都被其他疾病‘吸引’,没意识到治疗脂肪肝的重要性。”陈立刚提到,不少患者以为“少吃多动”就能治好脂肪肝。其实,对于早期的脂肪肝,可以先通过饮食、运动来治疗,但当肝细胞有损害时,还需要用易善复等保肝抗炎药物,这类药物可以修复细胞膜,帮助肝细胞恢复,阻止炎症发展。尤其是伴有糖尿病、高血压、肝炎等疾病时,患者仅靠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往往无法达到治疗效果,必须采取运动锻炼、饮食调节、合理用药等综合措施。
陈立刚表示,肝功能正常不一定肝脏没问题,不少脂肪肝患者肝功能都正常。肝脏是沉默的器官,发现异常再来诊治,可能就晚了。他提醒,对脂肪肝一定要早筛查、早治疗,而且要规范治疗。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楚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