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黑人老大哥用中医给人看病吗?
这个老大哥操着流利的四川话,熟练地给人把脉问诊,然后找穴位、做针灸、熏艾草。
一套操作下来行云流水,把旁边的人们看得目瞪口呆。
他的技术真的靠谱吗?
一个来自非洲的老大哥为什么会做中医呢?
原来迪亚拉出生于非洲马里的,一个医药世家,他从小就喜欢医学,学习西医。
年他大学毕业来到中国进修,竟意外的迷恋上了中医。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融合了中国古人几千年的智慧,这让迪亚拉觉得,来中国不学中医那就是浪费。
但想学好中医哪有那么容易的,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的第一学期,迪亚拉就得了个不及格,因为他连中医典籍都看不懂。
这对迪亚拉打击很大,但一向好强的他并不肯服输,本科四年,硕士三年,博士三年,很多中国人都读不懂的古文书,他一看就是好几年。
这个黑人小伙爆出惊人的毅力,最后成功获得了中医博士学位,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外籍中医。
不过就算是现在,我们看中医都要找上年纪的,谁敢相信一个年轻的老外呢?
迪亚拉就面临了这样的尴尬,毕业医院的医生,但第一次坐诊时根本没人来挂他的号。
当时,他的第一个病人稀里糊涂挂了号,打开门一开是个外国人,吓得立马跑了出去。
迪亚拉只能追着病人跑出去,这场面可以说相当搞笑。
迪亚拉拍着胸脯向病人保证,治不好绝对不收钱,病人这才答应让他看病。
迪亚拉把握住了这次机会,几天后那位病人来复诊,又带了第二个病人,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来找迪亚拉看病的人越来越多,迪亚拉在当地也算是小有名气。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迪亚拉很快就辞去了这份工作。
医院有个潜规则,那就是医生开高价药来赚奖金。
但迪亚拉一向耿直,从来不给病人过贵的药,副院长于是找到他谈话,让他多为自己的奖金着想。
那时隔壁的医生一个月能有四五千的奖金,迪亚拉却只有.5,他宁愿拿着的底薪,也不愿意违背原则,一直给病人开实惠药。
副院长后来找他谈了好几次,年轻气盛的迪亚拉实在忍不住,最后一怒之下辞了职。
而就在辞职之后不久,刚刚和他结婚的妻子就怀了孕。
迪亚拉十分着急,赶紧四处去找工作,好在天无绝人之处。
一次机缘巧合中,他通过同学的牵线成为了一个乡村医生。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大力开展乡村医生的培训工作,云南一些偏远的山区,出现了麻风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患者。
因此急需大量专业人才,而麻风病和艾滋病,巧好都是迪亚拉擅长的领域。
为了学以致用,迪亚拉积极投身到培训乡村医生的活动中,他这一干就是十几年。
在云南红河州一带培训了多名乡村医生,与此同时,他也会亲自参与到乡村的行医当中。
这天早上天还没亮,迪亚拉就早早赶往公里以外的,红河谷西北勒乡进行义诊。
而听说迪亚拉要来,几个患者早早赶来蒙自县城。
等到晚上七点迪亚拉一到宾馆,患者们就把他团团包围,迪亚拉也来不及吃完饭,立刻开始为他们把脉看病,一直忙碌到这天的凌晨。
而第二天天还没亮他又早早从县城出发,来到了西北勒乡的牛北勒村。
县城到这里只要一个小时车程,为什么他要这么早起来呢?
原来村民们都要早早下地,迪亚拉必须早点走才能赶上,否则,一些患者忙着干活就没时间来看病。
这一点可是迪亚拉,从事乡村义诊多年总结的宝贵经验。
此时,一支由新加坡人和国内人士,组成的志愿者团队也已经到达目的地,他们带来一些设备、药物,准备配合迪亚拉给村民做基本的体检。
牛北勒村主要以哈尼族和彝族为主,他们住在深山之中,到县城就诊需要来回走三个小时的山路。
这次迪亚拉来做义诊,很多人都携家带口的赶了过来。
这些村民看着迪亚拉,纷纷露出了惊讶好奇的目光,而迪亚拉早已适应这些。
他熟练的为了每个患者把脉,然后找穴位、扎针灸、熏艾条,看的一些村民目瞪口呆。
这个黑人老哥真有两下子啊,事实上,迪亚拉的医学造诣十分不凡,不少人称他为当代“黑求恩”。
比如红河州草坝镇的这个村民,王红英中风后半边身子都动不了,只能每天躺在床上面,有时急地连话都说不出来。
她觉得自己后半辈就这么完了,但没想到,迪亚拉的一次会诊改变了她的命运。
王红英说:“他就这样拉住我的手,他就叫我王大姐,你不要气,我在一个月内治好你,让你下床走路,啊,心里就高兴。”
迪亚拉为王红英准备了治疗方案,半个月就让她站了起来。
在当时的云南农村里,很多农民因卫生和习惯原因,都有不同程度的疾病隐患。
迪亚拉觉得如果好好培训乡村医生,这些情况乡村医生完全可以解决。
因此他一边为村民治病,一边大力培养村民,对自己所学的中医毫无保留。
与此同时,遇到重大疾病没钱做手术的村民,他也总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