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学足太阳膀胱经上

儿童白癜风能治愈吗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92431.html

德术踪贤医泽天下

让我们以一颗至诚,恭敬,感恩的心向中医祖师爷行三鞠躬礼。感恩他们为中医的奉献,希望圣贤加持我们学好中医,做好人。

读《黄帝内经素问》“离合真邪论第二十七”。

读经须知:读经之时须端身正坐,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别,从首至尾一直阅去,无论若文若义一概不加理会,如是方可以业消智朗,增长福慧。

请出经书,以拇指与食指翻开经书:

本周我们共同学习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常用穴位:

睛明攒竹天柱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膀胱俞次髎承扶委中膏肓志室秩边昆仑申脉至阴承山

经脉循行概述

起于目内眦(睛明),上额,交于巅顶(百会)。巅顶部支脉:从头顶列颞颥部。巅顶部直行的脉:从头顶入里络于脑,回出分开下行项后,沿着肩胛部内侧,挟着脊柱,到达腰部,从脊旁肌肉进入体腔,联络肾脏,属于膀胱。

腰部的支脉:向下通过臀部,进入腘窝户。

后项的支脉:通过肩胛骨内缘直下,经过臀部(环跳)下行.沿着大腿后外侧,与腰部下来的支脉会合于腘窝中,从此向下,通过腓肠肌,出于外踝的后面、沿着第5跖骨粗隆,至小趾外侧端(至阴),与足少阴肾经相接。

联系脏腑:膀胱、肾;

经过器官:膀胱、肾、眼、耳、脑。

足太阳膀胱经歌决:

足太阳经六十七,睛明目内红肉藏。

攒竹眉冲与曲差,五处上寸半承光。

通天络却玉枕昂,天柱后际大筋外。

大杼背部第一行,风门肺俞厥阴四。

心俞督俞膈俞强,肝胆脾胃俱挨次。

三焦肾气海大肠,关元小肠到膀胱。

中膂白环仔细量,各各节外寸半长。

上髎次髎中髎下,一空二空腰髓当。

会阳阴尾外骨取,附分夹背第二行。

魄户膏肓与神堂,譩嘻膈关魂门九。

阳纲意舍与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续。

二十椎下秩边场,承扶臀横纹中央。

殷门浮郄到委阳,委中合阳承筋是。

承山飞扬踝跗阳,昆仑仆参连申脉。

金门京骨束骨忙,通谷至阴小趾旁。

概述--主治概要:

头、项、目、背、腰、下肢部病症;

神志病症;

相关脏腑病症;

相关组织、器官病症;

概述—头

穴名:

睛明、攒竹

定位关键词:

目内眦;眉头

主治:

头面疾病;急性腰痛

穴名:

眉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天柱

定位关键词:

前、后发际

主治:

头面部疾病;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概述—肩背腰部穴位

穴名:

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

定位关键词:

第一胸椎到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病症和热性病,局部病证

概述—腰

穴名:

附分、魄户、膏肓、神堂、譩譆、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

定位关键词:

第二胸椎到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

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病症和热性病,局部病证

概述—臀部穴位

穴名:

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胞肓、秩边

定位关键词:

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1.5、3寸;尾骨

主治:

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局部病证

概述—腿部穴位

穴名:

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委中、合阳、承筋、承山、

定位关键词:

臀沟;腘横纹

主治: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下肢疾病

概述—足部穴位

穴名:

飞扬、跗阳、昆仑、仆参申脉、金门、京骨、束骨、足通骨、至阴

定位关键词:

腓肠肌肌腹;外踝尖;跟腱

主治:

腰腿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疾病

睛明(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交会穴)

定位:

目内眦旁0.1寸。

刺灸:

左手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右手沿眶缘缓慢进针,直刺0.5-1寸,不提插、不捻转,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禁灸。

睛明--解剖

(1)针刺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眶脂体一内直肌。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滑车上神经和内眦动脉的分支分布;深层有面神经颈支和动眼神经分布,并有滑车上、下神经和动脉经过。

主治:

(1)近视,目视不明,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色盲,目翳;

(2)急性腰痛。

配伍:

配合承泣治疗青少年近视;

配球后、光明治视目不明。

攒竹

定位: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

主治:

(1)头痛,眉棱骨痛;

(2)目视不明,目赤肿痛,眼睑瞤动,眼睑下垂,迎风流泪。

操作:

(1)治眼病可向下斜刺0.3-0.5寸透睛明,禁灸。

(2)治头面病可向上平刺或透鱼腰。

配伍:

配阳白治口眼喎斜、眼睑下垂。

攒竹--解剖

(1)针刺层次:

皮肤--下组织--眼轮匝肌--皱眉肌。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滑车上神经和动脉的分支分布;深层有面神经颞支和额动脉分支分布。

[经穴]眉冲

:在头部,当攒竹直上入发际0.5寸,神庭与曲差连线之间

:疏风清热,清头明目。

:①头痛,眩晕,鼻塞。②癫痫。

:足太阳膀胱经穴

[经穴]曲差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5寸,即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1/3与中1/3交点上

:疏风泄热,清头明目。

:①头痛,鼻塞,鼽衄。②目视不明。

:足太阳膀胱经穴

[经穴]承光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5寸

:疏风泄热,清头明目。

:①目视不明。②中风偏瘫,癫痫。③头晕目眩。

:足太阳膀胱经穴

[经穴]通天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

:疏风清头,通利鼻窍。

:①鼻塞,鼻中瘜肉,鼻疮,鼻渊,鼻衄。②头痛,目眩。②中风偏瘫,癫痫。

:足太阳膀胱经穴

[经穴]络却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

:疏风清头,通经活络。

:①目视不明。②中风偏瘫,癫痫。③耳鸣。

:足太阳膀胱经穴

[经穴]玉枕

:在后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粗隆上缘的凹陷处

:疏风清头,通经活络,通窍明目。

:①头项痛,目视不明。②鼻塞。③脚癣。

:足太阳膀胱经穴

天柱

定位:后发际直上0.5寸,旁开1.3寸,当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主治:(1)头痛,眩晕;

(2)项强,肩背痛。现多用于落枕,肩背痛,颈椎病,鼻塞;咽喉炎,癔病,神经衰弱等。

刺灸:直刺或斜刺0.5-0.8寸,不可向内上方深刺,以免伤及延髓。

配伍:配大椎治头痛项强。

天柱--解剖:

(1)针刺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头半棘肌。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3颈神经后支和枕动脉的分支分布;深层有枕大神经和枕动脉本干经过。

大杼

: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祛风解表,疏调筋骨,宣肺降逆。

:①各种骨病(骨痛,肩、腰、骶、膝关节痛),可灸。②发热,咳嗽,头痛鼻塞

:足太阳膀胱经穴

:八会穴(骨会),手、足太阳经交会穴

风门、肺俞、心俞

定位:

风门足太阳经与督脉交会穴: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肺的背俞穴: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心俞心的背俞穴: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刺灸:

斜刺0.5~0.8寸;可灸。

本经背部诸穴不宜深刺,以免伤及

风门、肺俞、心俞—解剖

(1)针刺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竖脊肌。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及其伴行动、静脉分布;

深层有副神经、肩胛背神经胸神经后支及肩胛背动脉分支分布。

风门、肺俞、心俞—主治

风门

(1)伤风,咳嗽;

(2)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

现多用于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百日咳,荨麻疹等。

肺俞

(1)咳嗽,气喘,咳血,鼻塞;

(2)骨蒸潮热,盗汗;

(3)皮肤瘙痒,瘾疹。

心俞

(1)心痛,惊悸,心烦,失眠,健忘,癫狂痫;

(2)咳嗽,吐血,盗汗。

风门、肺俞、心俞—配伍

风门

配肺俞、大椎治咳嗽、气喘;配合谷治伤风咳嗽。

肺俞

配合谷、迎香治鼻疾;配风门治咳嗽喘。

心俞

配巨阙、内关治心痛、惊悸;配内关、神门治失眠、健忘。

肺俞、心俞—研究进展

肺俞

(1)针刺可增强呼吸机能,使肺活量、通气量及耗氧量增加。对哮喘发作期患者,可使呼气时气道阻力明显减低。

(2)针刺对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三伏灸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可使热带嗜酸性白细胞增多症的白细胞数减少。

心俞

(1)针刺此穴和厥阴俞可使心率减慢;

(2)温灸两穴对冠心病病人的临床症状、心电图、

血脂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3)针刺对心房颤动有控制心率作用。

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

定位

1.膈俞八会穴血会膈俞:

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肝俞肝的背俞穴:

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3.胆俞 胆的背俞穴:

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4.脾俞脾的背俞穴:

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5.胃俞胃的背俞穴:

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刺灸

向内斜刺0.5-1寸。不可深刺,注意针刺方向、角度和深度,以防气胸。

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解剖

针刺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

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解剖

主治

膈俞

(1)胃脘痛,呕吐,呃逆饮食不下

(2)血证,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便血,瘾疹

(3)肺痨(加胆俞为四花穴)

肝俞

(1)黄疸,胁痛,脊背痛;

(2)目赤肿痛,目视不明,夜盲;

(3)吐血,衄血;

(4)眩晕,癫狂痫;

胆俞

(1)黄疸,口苦,胁痛,呕吐、食不化;

(2)肺痨,潮热。

本周作业:

1、熟悉膀胱经的歌诀。

2、熟悉膀胱经的循行路线及分支路线,抄写一遍。

3、熟悉并牢记睛明到胆俞的俞穴及特定的俞穴。

4、读《离合真邪论第二十七篇》一周内抄写一遍,每天至少读三遍。

让我们来共同作个回向,让世间充满正能量,让圣贤加持我们学好中医。倘若您也想加入我们这个中医大家庭一起学习,欢迎您加入QQ群“锦汇中医学堂”后与“锦汇中医学堂工作号”联系即可。

锦汇中医学堂入群密码:爱中医锦汇中医学堂工作号:

慈悲喜舍,感恩一切。如果您喜欢,欢迎转发,全民共学中医,功德无量。

吾本薄福人,当行惜福事

吾本薄德人,当行积德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fengazl.com/zfyb/1152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