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期间,气温逐日下降,早晚温差加大。暑热远去,凉爽的天气容易让人食欲大增,这时也可适当进补。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体质进行选择和搭配。
这季节适合吃些什么?
在饮食上要有规律、口味要清淡,饮食方多吃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酸甘化阴,又酸又甜的“辛酸”果蔬和白色食物是本季饮食不错的选择,如藕、荸荠、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百合、银耳、柿子、芝麻、蜂蜜等,都是此时调养佐餐的圣品。
中医认为,平和体质和气血不足的人群适合食用牛、羊肉,可补益气血、健脾温肾,但热性体质的人不宜多吃。
阴虚体质的人群可以适量食用猪肉、鸭肉等,可滋阴润燥。
食用肉类食物时,要注意荤素搭配,可搭配绿叶菜、白萝卜等,不仅有利于消化食物,也能起到通便的效果。
这个节日也是品蟹正当时,但因蟹性大寒,脾胃虚寒的人群不宜食用,普通人也不宜多食。建议吃蟹时,搭配生姜、黄酒等温性食物。
节日期间天气转凉,脾胃容易受凉,所以要注意胃部的保暖。由于气候渐凉,胃病反复多发。患有慢性胃炎的人,应特别注意胃部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子。此外,还要注意忌口,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黏的食物,戒烟戒酒,忌暴饮暴食。另外,脾胃虚寒的人群,还不宜大量食用梨、西瓜等寒性的水果。
肺喜润恶燥,秋季气候干燥,易伤肺阴,容易使人鼻干、咽干,更有甚者在入秋时就开始咳嗽,所以饮食上应注意润燥生津。百合、银耳、豆腐、杏仁、山药、牛奶等也有养阴润肺的作用,很适合本季节食用。
介绍二款药膳,供参考使用
1
润肺止咳粥
用料:黄芪15克、五味子10克、干百合30克、大枣5枚、粳米50克
做法:将黄芪、五味子用水煎30分钟,滤除的药汁里加入干百合、大枣(掰开去核)、粳米,加水适量,煮粥食用。
功效:此粥适合肺气虚弱的人群。如若入秋会干咳,遇风冷发作,平时气短、畏风寒、易感冒者,可提前服用这道美食,能起到预防咳嗽的作用。
2
杏仁雪梨麦冬茶
用料:杏仁10克、雪梨1个、麦冬10克
做法:将杏仁、雪梨(去核带皮)、麦冬用水煎,代茶饮,连续饮用2~4周。
功效:适用于燥邪伤肺者,出现咽干、鼻干,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大便干者等。
记住,节日期间
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因为天气变凉,敏感的人容易出现低落、悲伤等情绪。这时可通过进行室外活动、适当运动来缓解这些不良情绪。在这个秋高气爽的时节,适合登高望远,登上山顶极目远眺,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容易让人心生豪迈之气,有利于缓解情绪。打球、慢跑等运动,能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帮助人们调节情绪。
2
在精神调养上要保持乐观情绪,多想开心的事。节日出行尽量结伴而行,避免独处,不仅能帮助改善心境,也能通过朋友之间谈心,适当缓解不良情绪。
3
情绪保守,收敛元气。依照自然界律则,秋天阴气增、阳气减,对应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为了贮存体内阳气,要早睡早起。在秋主“收”的原则下,情绪要慢慢收敛,凡事不躁进亢奋,也不畏缩郁结。“心要清明,性保持安静”。在时令转变中,维持心性平稳,注意身、心、息的调整,才能保生机元气。
4
适当的运动多接近自然、多运动,吸收天地精华。尤其伸展动作,可帮助拉身,维持身体灵活度,滋脾补筋,强化循环。伸展具有“运化作用”,能收敛心神。从呼吸带动的循环系统、肠胃消化到内分泌系统,一路顺畅,气血循环自然活络。
+
注意:以上食疗方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专家坐诊信息来了!
1
医院专家介绍
1
方圆
主治中医师
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七年制,中医妇科学硕士,现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即跟随江伟华浙江省名中医江伟华主任中医师学习,为其学术继承人。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如月经不调、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妊娠相关疾病、妇科炎症、产后及手术后中医调理。
2
程慧芳
主治中医师
硕士,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妇科专业,年-年于上海中医院生殖中心进修。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男女不孕不育证,复发性自然流产、月经病,盆腔炎性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产后缺乳、药物流产失败、黄褐斑及围绝经期综合征。
2
10月份中医馆常驻专家介绍
蔡列兵
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年毕业于浙江省中医学院中医系中医专业本科,学士学位,余景茂中医儿科专修班优秀学员。从事中医临床30余年,擅长运用经方结合民间秘验方治疗疾病及调养亚健康状态。应用中医药优势病种有:中医儿科调治急慢性咳嗽、消化不良、抽动症、夜啼;肿瘤病放化疗前后调理;肝功能异常及黄疸、急性胃肠炎、顽固性便秘、阑尾炎;风湿病、椎间盘突出、颈背腰腿痛;肾病蛋白尿的调治;妇科的痛经、腺肌症、月经不调,盆腔炎;孕期外感咳嗽,产后骨痛、咳嗽。失眠、头痛眩晕耳鸣、脑血管意外、中风后遗症,高血压调理;糖尿病并发症、高尿酸血症;淋巴性水肿;变异性咳嗽、胸水。
周红英
医院针灸科主治中医师。年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针推系针灸专业,从事中医针灸临床三十余年,擅长运用中医经方、传统针灸、阴阳对应平衡针法、腹针等调治疾病。针对面瘫、中风后遗症、颈肩腰腿痛、偏头痛、慢性胃肠炎、顽固性便秘、阑尾炎、荨麻疹、月经不调、术后尿潴留、脾胃虚弱等治疗和亚健康调理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并且开展“冬病夏治”等穴位贴敷防治疾病。
毛艳芳
医院主治中医师,医学学士。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年至年师从于丽水市绿谷特级名中医王津主任医师。擅长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咳嗽、便秘、腰椎间盘突出、小儿疳积、小儿久咳不愈、月经不调、女性盆腔炎、不孕不育、痛经、内分泌失调、失眠、皮炎等方面的中医治疗及调理。
郭宇晨
医院住院医师,医学学士。毕业于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曾于医院培训3年,师从丽水市绿谷特级名中医王津主任医师。现跟随浙江省名中医宋力伟主任中医师学习。擅长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内科、妇科疾病,如慢性胃炎、咳嗽、哮喘、失眠、眩晕症、偏头痛、心悸、腰腿痛、荨麻疹、面瘫、中风后遗、月经不调、围绝经期综合症等疾病。
徐达隆
医院医共体竹垟分院院长,主治医师,本科学历,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接受中医环境的熏陶,热爱中医事业。曾先后师从全国名老中医陈佐钦先生、医院双博士学位名中医夏永良先生。擅长治疗脾胃失调、肝肾亏虚、便秘、失眠多梦、多汗、腰腿疼痛及中医养生保健。
张姣
医院针灸科住院医师,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擅长运用针灸治疗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膝关节炎、面瘫、中风后遗症、失眠等常见病多发病。
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心简介
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心于年7月成立,现有专家50余名。由医院西医、西学中、中医、中西医结合、中医护理、中药等高中级专家组成及上海、杭州、丽水等地多位教授、硕士生导师、博硕士等高层次人才参与的专家团队。中心以中西医协同发展的理念,将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有机结合,进行对各种常见病、慢性病、疑难杂病的研究与诊治。诊疗中心致力于对每一位疑难病证的患者精心制定个体化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策略。追求最高的诊疗质量,最便捷的会诊流程,最完善的会诊后随访机制。中心专家将以精湛医术和崇高的医德服务患者。目标:将医院打造为浙闽赣边界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研究、教学中心。
中心 张姣
徐朝珍 郭宇晨
-,
end
通讯员: 鄢连和 编 辑: 黄 琪
审 核: 李沈晟 主 审: 汤 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