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某某,女,69岁,门诊患者。
初诊双下肢水肿、乏力3月余。
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浮肿、乏力,左侧尤甚,伴颜面部浮肿,偶有胸闷、心慌,活动后加重,素形寒肢冷,喜热食,纳可,眠差,二便调,舌暗红,苔白腻,脉沉。
既往有“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搭桥术、高血压病”等病史。24h尿蛋白定量结果:0.39g/24h。
综合脉症,四诊合参,本病当属祖国医学“水肿”范畴,证属脾肾阳虚,以温肾助阳,化气行水为治疗原则,予五苓散加减治疗,整方如下:
茯苓30g肉桂30g泽泻30g
白术9g葶苈子30g车前子30g
龙骨20g牡蛎20g珍珠母30g
郁金15g炒杏仁6g麻黄3g
黄芪15g杜仲30g炙甘草6g
7剂,免煎颗粒,日1剂,开水冲服,分早晚两次温服。
复诊二诊:患者双下肢仍浮肿,但较之前浮肿程度减轻,乏力感减轻,颜面部略浮肿,纳可,眠尚可,二便调,舌暗红,苔厚,脉沉。上方加淡附片20g,猪苓12g,15剂继服。
三诊:患者双下肢浮肿明显减轻,左侧浮肿明显改善,乏力减轻,无颜面部浮肿,未再感胸闷、心慌,形寒肢冷情况改善。纳眠可,舌红,苔白,脉沉。复查24h尿蛋白定量降为:0.22g/24h。上方淡附片加至24g,10剂继服。
按语中医认为水肿之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以肾为本,肺为标,脾为制水之脏。该患者素形寒肢冷,喜热食,可见其浮肿原因应为脾肾阳虚,水寒内聚,治疗应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方中五苓散健脾化湿,通阳利水,桂枝易肉桂以增散寒助阳之力;加用杜仲、葶苈子、车前子以增补肾利水消肿之效;杏仁、麻黄、黄芪宣畅肺气以利水,龙骨、牡蛎、珍珠母、郁金以镇静养心安神。诸药配伍,共奏温肾助阳,化气行水之功。泉泰书院的系列图书,将临床的事、教学的事、科研的事娓娓道来,并且融入了亲情、友情、师生情、医患情……
坐诊时间:每周五上午
坐诊地点:山东中医院心内科专家门诊
泉泰书院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