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领新肝线郑树森院士谈中国肝癌治疗实践

编者按

神州大地钟灵毓秀,多少德才兼备的优秀医生和基础工作者坚守我国人民的健康,身处肝癌大国,我国肝癌领域医生肩头的责任尤重。今天,《国际肝病》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郑树森教授,请这位基于中国实践提出肝癌肝移植“杭州标准”的肝脏外科专家谈一谈我国肝癌治疗实践的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郑树森教授

中国的“杭州标准”造福了全球终末期肝病患者

我国是肝病高发国家,终末期肝病患者约有万,而肝癌患者数量占全球的55%以上。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最有效手段。由于供肝短缺、肿瘤术后复发风险高,国际上制订了严格的选择标准,如“米兰标准”(肿瘤直径≤5cm者方有肝移植适应证),使得很多患者失去了移植机会。为弥补这一缺憾,包括“米兰标准”的提出者Mazzaferro教授在内的很多学者都尝试对标准进行改良。

为了创建一个适合中国肝癌肝移植受体选择的标准,郑院士团队于年提出了中国人自己的“杭州标准”。该标准提出,肝癌移植受者应符合以下条件:累计肿瘤直径≤8cm,或累计肿瘤直径>8cm但术前血清甲胎蛋白≤ng/mL且肿瘤组织学分级为高或中分化。

“杭州标准”的提出是肝移植领域的一项重大贡献,它在不影响患者移植后生存率的情况下,扩大了肝癌肝移植受体入选范围,降低了术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并且,杭州标准得到了世界上很多中心的   版权属《肿瘤瞭望》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肿瘤瞭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fengazl.com/zfzz/983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