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毒性肝炎,多系乙型或非甲非乙型急性肝炎迁延不愈,移行而成。一般病程在6个月以上,主要包括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两类。其原因尚未完全搞清,可能和患者年龄,营养及免疫状态,治疗延误,过早活动,继发感染等因素有关。目前,现代医学对本病仍以对症治疗为主。
本病的中医论述,属"胁痛"、"瘀证"等病症。关于对本病病机证候的认识,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记载。
如"胁痛"一证,《素问》指出:"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胁满痛。"
清代尤在泾在《金匮翼》一书中说:"肝郁胁痛者,悲哀恼怒,郁伤肝气。"
已认识到胁痛与肝脏有一定关系,并认为外邪侵袭为胁痛发病的一个原因。在具体辨证上,明清医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张景岳指出:对本病"但察其有形无形,可以知之矣。盖血则有形而不移,或坚硬而拒按;气则流行而无迹,或倏聚而倏散。"认为应据有形无形来分辨属气属血。林飒琴在《类证治裁》中分胁痛为肝郁、肝瘀、痰饮、食积、肝虚诸类,均表明是本病的关键。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分型治疗、湿热未净
症状:恶心厌油,纳呆腹胀,大便不畅,小溲黄赤。脉滑数,苔黄腻。
治法:清热利湿。
常用成方: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茵陈五苓散、三仁汤等。
2、肝邪脾虚
症状:胁肋隐痛,脘腹胀满,头晕目眩,精神抑郁,纳食减少,体倦乏力,面色苍白,大便溏薄。脉沉弦无力,舌淡苔白或薄白腻。
治法:舒肝健脾。
常用成方:逍遥散、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等。
3、肝肾阴虚
症状:两胁疼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多梦易醒,两目干涩,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脉细数无力,舌红瘦少苔,花剥或有裂纹。
治法:滋补肝肾。
常用成方:一贯煎、复肝汤、杞菊地黄汤。
4、脾肾阳虚
症状:神疲怕冷,脘腹胀闷,气短纳差,眩晕肢浮,便溏溲频,面色晦暗。脉弦细或弦滑,苔薄白或少腻,舌淡有齿印。
治法:温补脾肾。
常用成方:温阳汤、附桂八味丸、四神丸等。
5、气滞血瘀
两胁刺痛,固定不移,按之疼痛加剧,且有症块,面色晦暗,赤缕红斑,朱砂掌;女子经行腹痛,经水色暗有块。脉沉细涩,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治法:行气活血。
常用成方:鳖甲煎丸、桃红四物汤、大黄廑虫丸。
总之,今天把这些中医的知识总结出来,供大家来对照自己。如果怀疑自己证属此类,也不要急着应用,一定要在专业中医师的辩证指导下,确认无误之后再进行运用,切勿擅自服用,以免耽误病情。毕竟,中医讲究辩证施治,一人一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己的问题。
请把这篇文章转发给所有肝病患者看到
最后,我还想提醒各位朋友,健康人生拒绝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