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一把利剑
内科四病区(脑病科)
“醒脑开窍”针刺法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石学敏教授创立的治疗中风偏瘫非常有效的方法。“醒脑开窍”针刺法是针对中风病形成的总病机在于“窍闭神匿、神不导气”的一种针刺疗法,并从辨证论治的观点出发,注重肝肾亏损这一重要的证型基础及气血不畅、脉络瘀阻的特点,确立了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的治疗法则,在配穴、选穴和手法上都进行了严格的规范。通过多年大量临床病例的观察,运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取得了明显优于传统针法的临床疗效。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处方特点
1.开创了中风病因、病机及治则的第三阶段。中医治疗中风的第一阶段以唐宋以前的“外风”学说为主。《内经·灵枢》认为中风的病因主要是真气不足而邪气独留。《金匮要略》亦认为是经络空虚,风邪乘虚入中。治则上以疏风祛邪、扶助正气为主。第二阶段以唐宋以后的“内风”学说为主,不论是刘河间的“心火暴甚”、李东垣的“正气自虚”,还是朱丹溪的“湿痰生热”最终都是引动了“内风”。正如清代叶天士总结的“精血衰耗,水不涵木……肝阳偏亢,内风时起”。治则上以滋液熄风、补阴潜阳为主。石学敏院士经过长期临床观察认识到“主不明,则十二官危”,血苑于上,使人薄厥”,“血之与气,并走于上”。明确了中风病的病位在脑,病理机制是“窍闭神匿,神不导气”。《灵枢·本神》云:“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醒脑开窍针刺法就是立足于“醒脑”、“醒神”、“调神”。从中医治疗中风历史发展来看,如果说“风”、“痰”学说是第一、二阶段的主流,那么立足于“醒神”、“调神”的醒脑开窍针刺法则开创了中医治疗中风的第三阶段。
2.选穴配方上的创新:《素问·痿论篇》有“治痿独取阳明”之说,故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历来以取阳经腧穴为主。这样就忽略了患者病变部位在脑,而脑为元神之府这一重要方面,没有从整体观的角度对中风病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醒脑开窍”针刺法大胆的改变了多年的常规选择,取以开窍启闭、改善元神之府——大脑的生理功能为主的阴经腧穴,以内关、水沟、三阴交为主穴,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以极泉、尺泽、委中为辅穴,上行入脑,取之可调督脉、开窍启闭以“醒脑”“醒神”。内关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属厥阴心包经之络穴,有养心宁神、疏通气血之功。三阴交为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三经之会,有益肾生髓之效。肾藏精,精生髓,脑为髓海,髓海有余可促进脑的生理功能的恢复,三穴相配可促进脑组织的代谢和修复,收到“醒神开窍”之功。
3.针刺操作手法量学上的特殊要求。在手法操作上,古代医家基于“正气本虚、风邪外入”而致中风的观点,以“疏经活络”、“风取三阳”法治疗中风,故行针施术多以“补”法为主。石学敏院士基于中风病“神窍匿闭”之病机学说和“启闭开窍”针刺法的确立,提出行针施术以“泻”法为主,并对每一腧穴的操作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核心在于调神,祖国医学中“神”不仅仅指人的思维、意识、智慧,而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一切生命活力的外在表现。“神存”“神守”则人体的生命活力正常,思维意识活动也正常;如果“失神”或“伤神”则人体出现病态或死亡。只有通过醒神、调神、安神,才能调和阴阳,气复神使,气血调和,机体恢复正常功能。
我院脑病科自年运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及各种并发症以来,已治愈了众多中风病患者,使他们重返工作岗位,重温家庭的温暖和幸福。“醒脑开窍”针刺法在中风后介入越早效果就越显著。为了使中风患者得到更好更及时的救治,中风患者请不要错过最佳的针灸治疗时机。
咨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