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新医院”即可订阅。
来源:新医院心脑健康 1)高血压。高血压是原因,中风是后果,血压与中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成正比。高血压会使血管的张力增高,也就是将血管“紧绷”,时间长了,血管壁的弹力纤维就会断裂,引起血管壁的损伤,使血液中的脂质物质容易渗透到血管壁内膜中,这些都会使脑动脉失去弹性,动脉内膜受到损伤,形成动脉硬化、动脉变硬、变脆、管腔变窄。而脑动脉的外膜和中层本身就比身体其他部位动脉的外膜和中层要薄。在脑动脉发生病变的基础上,当病人的血压突然升高,就很容易引起中风。
2)糖尿病。糖尿病属于中风疾病的易患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的发生率较正常人要高5倍,由于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其中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胰岛素不足使葡萄糖转化为脂肪而使葡萄糖的贮存量减少,大量脂肪被分解成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尤以胆固醇增加更为显著,以致造成高脂血症,加速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
3)高血脂。血脂是人体中一种重要的物质,有许多非常重要的功能,但是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如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就是我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增多、增大,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严重时血流被中断。这种情况发生在脑,就会出现缺血性中风。
4)肥胖。临床观察发现,肥胖者与一般人比较,发生中风的机会要高40%。为什么胖人容易发生中风呢?国医康护院专家称,这与肥胖者内分泌和代谢功能的紊乱,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等因素有关。此外,胖人还常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这些都是中风的危险因素。
5)吸烟。据国内资料统计,约有20%的脑血管病患者吸烟会导致中风。烟草中含有大量的尼古丁,尼古丁可使人的体重下降、食欲减轻,但同时又有胰岛素抵抗和皮质醇增加,这些都是导致血糖和血压升高的因素,最终形成以上原因导致中风。
中风的预防
预防中风的重要性已经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医学家们正从各个方面探索中风的预防措施。卫生部等15部门联合制定的《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年)》中提出,到年脑卒中发病率上升幅度控制在5%以内,死亡率下降5%。
预防中风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及时治疗可能引起中风的疾病,降低中风的危险因素。如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病、高粘滞血症、肥胖病、颈椎病等。高血压是发生中风最危险的因素,也是预防中风的一个中心环节,应有效地控制血压,坚持长期服药,并长期观察血压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2、重视中风的先兆征象。一部分病人在中风发作前常有血压升高或波动、头痛头晕、手脚麻木无力、昏沉嗜睡、性格反常等先兆,发现后要尽早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医院诊治。
3、消除中风的诱发因素。如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用力过猛等。要注意心理预防,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绪激动的事,如打牌、搓麻将、看体育比赛转播等;要遵守规律的生活作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而使血压急剧升高,引发脑血管病;适量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4、饮食要清淡有节制,饮食要有合理结构。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为宜,适当多食豆制品、鱼类,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肥肉和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高盐(特别是腌制品)的食物;戒除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
5、户外活动应注意保暖。应在室内逐步适应环境温度,调节室内空调温度,不宜过高,避免从较高温度的环境突然转移到温度较低的室外。
6、中风患者还要注意平时外出时多加小心,防止跌跤。起床、低头系鞋带等日常生活动作要缓慢;洗澡时间不宜过长等。
点击右上角→或转发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