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痹”
祖国医学中所谓“痹”即“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症候表现。古代医家很早就对本病作了详细的观察和记载,如《素问·痹论篇》指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诸病源候论》又指出,“痹者,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
中医学认为,痹证之发生,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所致。素体虚弱,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是引起痹证发生的内在因素。痹证日久,气血亏虚,瘀血痰浊阻痹经络,可出现皮肤瘀斑、关节周围结节、关节肿大畸形、屈伸不利等症状。同时痹证日久不愈,会复感于邪,病邪由经络而病及脏腑,而出现脏腑痹的证候,其中以“心痹”较为常见。现代医学中“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性疾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硬皮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结节性红斑”等疾病,在其病程中出现类似痹证临床表现时,都可以按照中医“痹证”来进行辩证施治。
中医治疗“痹证”有“风寒湿痹”、“风湿热痹”、“顽痹”及“五痹”、“五脏痹”之分,辨证论述精辟,方药丰富多彩。除内服汤药丸剂标本兼治外,还可配合针灸、推拿及药酒内服、中药熏洗、中药外敷等中医特色治疗,疗效显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