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君昭,西安市首届名中医,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医院心血管病专家,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科研、带教和科教管理工作近30年,注重中医疗效与方药配伍研究,尤擅长运用脏腑学说结合络病理论辨证施治,对中药疗效的发挥具有独到的学术见解和创新点,临床经验丰富,擅于运用中医、中西医诊治心血管疾病。
李某,女,51岁,陕西周至人。年1月25日初诊,患者因心慌、胸闷1年,加重1周就诊。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胸闷气短等不适,医院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示:24小时心跳次,最慢心率38次/分,最快心率84次/分,平均心率44次/分。诊断为“窦性心动过缓”。建议安装心脏起搏器。患者拒绝安装,要求进行保守治疗。前期曾服用阿托品,和间断中药治疗(具体不详),近2月患者未服用药物治疗,病程中未发生黑矇、晕厥。平素休息后自测心率35~50次/分。1周前患者因愠怒后心慌、胸闷加重,为求中医药治疗,遂来就诊。症见:心慌、胸闷、气短1年,加重1周。面色少华,四肢乏力,精神倦怠,心烦易怒,口咽干燥,纳呆,食后痞满不适,眠差,大便2-3日/行,便干,小便正常。舌暗红、苔薄白,有齿痕,舌下瘀筋明显,脉沉迟。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3次/分。查体:血压:/70mmHg,心率:44次/分,心音低钝。中医诊断:心悸(正虚络滞,痰瘀互结证)。西医诊断: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中医治则:扶正通络、祛瘀化浊。处方:党参15g,桂枝8g,淫羊藿15g,法半夏8g,川芎10g,炒白术12g,当归10g,香附8g,枳壳12g,厚朴10g,鸡血藤30g,盐杜仲12g,桑寄生15g,土茯苓15g,鸡内金12g。10剂。水煎服,一日1剂,早晚分服。
二诊:患者自觉心慌、气短较前好转,诉近一周自测安静时心率平均50次/分,偶有心慌、心悸,纳差、食后腹胀,眠尚可,大便难解,2-3日/行,小便调,舌暗红、苔薄白,有齿痕,舌下瘀筋明显,脉沉迟。查体示血压:98/70mmHg,心率:48次/分,心音低钝。初诊方去土茯苓、鸡内金,加木香6g(后下)、火麻仁20g。7剂。煎服方法同前。复查心电图:窦性心律,心律55次/分。继服24剂后,患者心慌、胸闷症状消失,自测心率波动在53~65次/分,精神状态佳,纳食佳、睡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有力。复查心电图大致正常。随访半年,病情稳定。
按语:患者心慌胸闷,面色少华,四肢乏力,纳呆,食后痞满不适,舌暗红、苔薄白,有齿痕,舌下瘀筋明显,脉沉迟。辨证为正虚络滞,痰瘀互结证。以党参、炒白术健脾养心益气;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淫羊藿、盐杜仲、桑寄生温肾助阳以助宗气,鼓舞心阳;法半夏、土茯苓祛湿化浊,散结通络;川芎、当归、香附补血活血、行气化瘀;重用鸡血藤强化补血养心、活血通络之效;该患者有纳呆,食后痞满脾胃气滞等不适症状,故用枳壳、厚朴、鸡内金行气健脾开胃,气血之源得养,则心气渐复。全方针对虚络滞、痰瘀互结证,药证一体,取效明显,十剂后,心慌、气短诸症明显缓解,静息心率略提高,复诊时患者诉纳差、食后腹胀,大便难解,故加用木香、火麻仁行气健脾,润燥通便。继服1月后复查心电图大致正常。本例患者是一位典型的正虚络滞,痰瘀互结证型,辨证论治,以此组方治疗每获卓效。
-----------------
中医的精华在经验
中医的经验要升华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