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治疗脂肪肝,中医疗法好

脂肪肝是指肝脏本身及肝外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肥胖、酒精中毒和糖尿病为其三大病因。一般认为肝细胞合成甘油三酯及分泌极低密度脂蛋白之间的不平衡是形成脂肪肝的主要原因,而这种不平衡是由于肝细胞脂肪合成增加或氧化减少所致。

近几年来,脂肪肝发生率有明显增长趋势。在男性人群中患脂肪肝人数可超过5%,在超过标准体重的50%的肥胖人群中,该病发生率可达50%左右,且多集中于30~60岁的男性。患病后,病人会出现某些类似慢性肝炎的体征,如肝功能异常,肝区不适;脂肪肝代谢异常往往还能加速和加重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胆石症的发生或恶化。

一般西医认为当脂类储积过多时,即被认为患上脂肪肝。当脂类储积超过肝脏自重10~25%时,称中度脂肪肝;当脂类储积超过肝脏自重的25~50%时,称重度脂肪肝。中、轻度脂肪肝可无任何症状。

慢性肝炎患者因限制体力活动,可造成21%的病人继发脂肪肝。妊娠后期妇女因同样原因可引起急性脂肪肝。糖尿病人伴发脂肪肝的发病率是25%。酗酒10年以上的患者90%可产生脂肪肝,它是酒精性肝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病。

  降低肝脂含量是脂肪肝治疗的一个重要原则。但是,在降低肝脂含量过程中,少数患者在服用降血脂西药时会引起转氨酶的增高,而不得不停药。临床观察显示中医药治疗脂肪肝,能显著降低血脂,改善肝功能,修复肝损伤,减轻肝纤维化等,从而达到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之目的,充分显示了中医药在治疗脂肪肝中的优势。

脂肪肝的分类

脂肪肝属祖国医学“胁痛”、“积聚”、“痞证”范畴。根据其临床表现,国家标准定名为“肝癖”。中医认为该病的发病机理以气滞血瘀为本,肝胆湿热为标。以饮食不节,情绪不佳,肝失疏泄都是诱因。临床一般分为四型:

①血瘀型:症见胁、肋胀痛,肝区触痛明显,面色晦暗,舌质暗或边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滑。治宜疏肝养血、活血化瘀。以膈下逐瘀汤加减,常用山楂、郁金、三棱、丹参、赤芍。

②湿热型:症见脘腹胀满,纳食不香,呕恶烦闷,乏力时倦,舌质红,苔厚腻,脉滑数。治宜祛湿化浊、清热解毒。以平胃散加减,常用川厚朴、荷叶、泽泻、甘草、草决明。

③痰瘀型:症见胁肋胀满,呕恶饮液或口中臭秽,身热不扬,舌质红,苔薄黄腻,脉弦滑。治宜柔肝养血、化浊行瘀。以温胆汤或大黄蔗虫丸加减,常用生大黄、枳实、泽泻、山楂、蔗虫、首乌、郁金等。

④气滞型:症见胁肋胀闷不舒,咽干口苦,时有太息,心情抑郁,纳食不香,舌质淡,苔卜腻,脉弦。治宜疏肝解郁、健脾行气。以柴胡疏肝散加减,常用柴胡、青皮、陈皮、姜黄、决明子。3-4个月为一效程。一般来说,经过以上分型论治,在脂肪肝的治疗中能够达到通、行、化、降的作用,从而达到消除病因,治疗本病的目的,获得明显疗效。

推荐专家

您身边的家庭医生

熊燕

主任中医师、江西省名中医、大内科主任兼内一科主任

擅长胸痹心痛、消渴糖尿、中风偏瘫、神经系统、老年便秘、风湿顽痹、肾炎水肿、咳喘痰秘等病症的治疗。积极开展新技术、新方法、临床上创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方及新技术,如养心汤、益气扶正方、清热化痰通络汤、下瘀血汤、特有的穴位贴敷疗法、穴位埋线、穴位注射、耳针等,对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及老年病有较深入的研究和独特的认识。

·END·

医院

厚德·勤业·自强·奋进

杏林洪中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疗中药有什么
儿童白癜风早期图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fengazl.com/zfzl/433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