Δ李可,年~年,中医大家
本来中医治疗中风这种病啊,并不分内外,因为它有形,有证,你就根据这个形和证判断他是哪一经受病,你就治哪一经。方中,生附子所占比例极小,绝无中毒之虞。方用绢包,意在但取火气。方中有大量生石膏反佐,对高血压无碍。我中风以后右侧麻木,舌头发硬,讲话困难,回去就开始吃这个药,半个月就基本恢复到目前的程度。
Δ李可谈中风
他是哪一经受病,你就治哪一经
中风这个东西啊,从明朝以后啊,就出现了关于内风、外风的争论。特别是到了清末,特别是年以后啊,西方医学进入中国,当时对中医的冲击非常厉害。使得一部分中医就考虑一些应对的方法,这个就是最早的那个“中西汇通派”,如果你不懂现代医学的东西,那你这个中医就不能够立足,就不能生存,所以他们就搞这个东西。
本来中医治疗中风这种病啊,并不分内外,因为它有形,有证,你就根据这个形和证判断他是哪一经受病,你就治哪一经。如果它牵涉到的方面多,你考虑轻重缓急,侧重于哪一面,基本的方法就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边儿有个复方,叫《古今录验》大小续命汤。
这个东西在历史上流传的时间在年以上,最早应用的是谁啊?唐代号称药王的孙思邈。孙思邈自己中风以后啊,完全不能动,他就口述一个方子,让徒弟帮他磨成粉,做成“煮散”,什么叫煮散?就是一付中药,打成粉,分成若干个包,一天几包,放到水里边煮开了,然后连汤带药喝下去,那个叫“煮散”。
这个比汤剂稍微慢一点,但是比那个丸剂又快。孙思邈一天吃四服,吃了十天十夜,第十一天的时候他自己起床了,这证明“大小续命汤”在治疗中风范围这个病,那绝对是久经考验的。
所谓“古今录验”,古,是指汉代以前,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这么长的一段历史,治疗中风都是用这个方子的。而且他这种方法最后还被附录到《金匮要略》里边了,因为他的主体辨证方法合乎张仲景《伤寒论》里边的六经辨证。
李可老常用治疗中风方剂
现在呢,我把常用的治疗中风的方剂和用法提供出来,供有志于复兴古中医的青年一代辨证施用。
方名:孙思邀“续命煮散”
主治:中风急重症。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出现中风先兆者,风痱(原因不明的瘫痪)。
组成:麻黄、川芎、独活、防己、甘草、杏仁各90克。紫油桂(不可用普通肉桂代替)、生附子、茯苓、升麻、辽细辛、高丽参、防风各60克透明生石膏克、生白术克。上药一并捣粗末,混匀备用。
用法:每次4克,绢包(细密之白布亦可),加水毫升,文火煮至毫升,分作4次饮,3小时1次,重症24小时用28克,不可间断。连饮7~10日。
加减法:口眼歪斜:加清全蝎90克,大蜈蚣条,僵蚕90克。失语:加麝香0.3克/日,另冲服。
特别说明:此方为大小续命汤类方,为唐代孙思邀自拟自治方,孙真人方后有注云:“吾尝中风,言语蹇涩,四肢疼曳,处此方,日服四,十日十夜服之不绝,得愈。”
我用此方治愈了自己的中风急症。大小续命汤也是我十几年来治疗中风的常用方,没有任何副作用。
方中,生附子所占比例极小,绝无中毒之虞。方用绢包,意在但取火气。方中有大量生石膏反佐,对高血压无碍。我中风以后右侧麻木,舌头发硬,讲话困难,回去就开始吃这个药,半个月就基本恢复到目前的程度。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腾讯视频,转载国医健康荟
李可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