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先天禀赋不足是小儿多动症的内因,加之后天失调、产伤以及教育不当等皆可导致小儿多动症。其发病机理大致有以下两方面。
1、阳动有余、阴静不足为其主要病机特点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静阳躁”。即阴主柔静,阳主刚躁。《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和谐,相辅相成,则机体调节有序,如动与静、兴奋与抑制、亢进与减退等能协调而无病。小儿脏腑娇嫩,生机旺盛,为“纯阳”之体,由于迅速生长发育的需要,常常有精、津、液等物质的不足,容易形成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等阴亏阳亢的病理变化,阴不足则阳有余,阴亏不能制阳,阳失制约则出现兴奋不宁,多动不安,烦躁易怒等症,但此种貌似“精力充沛”之多动,乃是一种虚假之象,从其神态涣散、健忘失聪、动作迟缓、粗钝笨拙等表现来看,实属虚阳浮动之证,故其本为虚。
2、脏腑功能失调是其主要病理变化
本病乃精神、思维、情志兼病,主要涉及心、肝、脾、肾四脏,其中尤以心为主导。
心藏神,为智慧之源,心神得养则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若心气不足,心阴虚弱,神失所养,则可出现神志不定,精神不专一,反应迟钝,健忘失聪等症。此外,心属火,小儿阳常有余,心火易亢,而现心阴不足,虚阳外浮,心无所养,神无所归之多动症。肝为刚脏而性动,藏魄,其志坚,其气急,体阴而用阳,为罢极之本,主人体之生发。小儿肝常有余,肾常虚,若肝阴不足,肝阳偏亢,则可见性情急躁,冲动任性,动作粗鲁,兴奋不宁。肝血不足则魂不守舍,而出现睡眠不安,梦呓,梦游等症。
脾为至阴之脏,其性静,藏意,在志为思。小儿脾常不足,若喂养不当或疾病所伤,脾失濡养则静谧不足,易现兴趣多变,做事有头无尾,言语冒失,不能自制。土虚则木贼,动静不能互制。脾气不足则生痰生湿,痰浊内阻或痰蕴化火,痰火扰心,也可引起本病。
肾藏精,主骨生髓通于脑,主技巧。小儿肾常虚,若先天禀赋不足或疾病伤肾,致肾气虚衰,髓海空虚,则可见动作笨拙不灵,听觉辨别能力差,遗尿等症。肾水不能涵木则肝阳易亢,肾水无以制火则心火有余,故见心烦、急躁、易怒等症。
总之,由于心有余而肾不足,肝有余而脾不足,阳有余而阴不足,因而表现为神飞扬不定、志存变无恒、情反复无常、性急躁不耐等神、志、情、性四种见证。
小儿多动症属于慢性病症,病情变化较为缓慢,治疗奏效时间也相对较长,一般疗程需6月~1年,病情重者治疗时间需更长。中药膏方服用方便,小儿乐于接受,适合长期治疗。但是正因如此,在膏方处方时,必须顾及小儿体质特点,临诊辨证须准确,处方用药防偏颇,努力做到制方之法五味相济、四气俱备、平稳调和。
辨证要点:小儿多动症的实质为虚证,但也有标实证候。多动、急躁、易发脾气,乃肝阳过亢之证;心神不足,难以静谧,注意力涣散,乃心脾不足之象,故本病多见虚实夹杂之证。辨证归纳,神不定者病在心,志无恒者病在肾,情无常者病在脾,性急躁者病在肝。
小儿多动症的中医药治疗要注意以肾为本,心脑并治。在补肾的基础上清心平肝、补脾祛痰,兼以益智化瘀,标本同治,以本为主。通过补不足、泻有余,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且增加运脾和胃消导之品,如谷芽、麦芽、鸡内金、蔻仁、山查、神曲、佛手、香附、砂仁、枳壳、扁豆、莱菔子等。
在膏方的细料应用方面,因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不宜长期大量滋补,一些贵重大补的药物较少使用,如西洋参、红参、冬虫夏草、紫河车、鹿茸等,一些胶类药物多较滋腻,使用也较少或用量较轻,如阿胶、鹿角胶、龟甲胶、鳖甲胶。收膏多采用冰糖、蜂蜜作为矫味剂。
在了解了小儿多动症的病因病机和中医膏方治疗特点后,中医膏方是如何治疗小儿多动症的呢?敬请期待!
长按指纹识别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专业白癜风治疗用什么方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