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延昌(—年),满族,我国近代著名的中医学家,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常务理事,施今墨学术研究中心常务理事。索老是施今墨的入室弟子,尽得施老真传,医术精湛、经验丰富,尤其擅长治疗中风偏瘫、脾胃病和各种虚证,治愈了无数疑难杂症。
索延昌年出生在一个没落的满族贵族家庭。由于从小体弱多病,经常就医,所以立志长大之后学医,以求自保。虽然家族没落,但是书香犹存。索延昌从小接受了比较好的教育,因此16岁时,索延昌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名医施今墨创办的华北国医学院。
索延昌学习十分刻苦,三年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受到施老的青睐,将他单独留下侍诊,然后收他为入室弟子,自己亲自教导。在施老的精心教导下,索延昌医术精进,不仅很快可以独立出诊,而且考取了当时录取率极低的中医资格证书。
年,在施老的支持下,索延昌正式成立了自己的中医诊所,开始独立行医,那一年他才21岁。由于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很快就在京城崭露头角。
新中国成立之后,索延昌再次考取了新中国的中医行医执照,成为最早考取执照的那批人。
索延昌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赢得了广大患者的爱戴,并且大多都成为了好朋友。60多年的中医临床工作,索延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诊疗思想,尤其对脾胃、肝胆、中风和虚证的治疗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在脾胃病的治疗中,针对幽门螺旋杆菌胃病的治疗,他提出了除了在临床辨证上分型以外,应该加强清热杀菌的观点。用药时,加入了有杀菌功效的药物,临床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
在治疗中风方面,他总结出“痰火”是导致中风发生的重要原因。在中风的治疗上应以降低血脂、辅以活血通络的药物,临床疗效非常突出。
索老不仅临床水平高,而且在中医理论的研究方面也有建树。他针对中医学中“脾阴”学说不足的情况,加大了虚证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在胃阳与胃阴、脾阳与脾阴等方面辨证区别的论点。
索老一直遵循施今墨关于中西医结合的思想,系统学习了西医理论,常用西医分析病理,研究疾病,然后再用中药治疗,取得很好的疗效。特别是在冠心病的治疗方面,成效明显。
索老将毕生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进行了总结,编辑成三部医学专著,在中医界受到高度肯定。索延昌总结治疗中风的经验,写出了《中风后遗症例治疗经验总结》。
总结治疗脾胃病的经验,编写了《新脾胃论》一书。在该书中,他整理了消化系统疾病的治法,提出了寒宜温、热宜清、虚宜补、实宜泻的全新观点,是近代关于中医脾胃学说的珍贵研究成果。
索老还编有《虚证论》一书。在此书中,索老提出了“气为生命之帝”“气为血之帅,气虚则运血无力,化血无能”等观点,提出了在临床上要特别重视扶正祛邪,防止百病乘虚而入。此书是继明代中医治虚专著《理虚元鉴》之后,中医史上第二部关于虚证的专著,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此外,索老还著有《京城国医谱》一书。在该书中全面介绍了清代10位知名御医的学术思想、诊疗特点等,是一体非常重要的文献研究资料。
索老的这些著作,特别适合中医内科临床医生、学生和中医爱好者学习,不仅能够提高理论水平,而且可以有效提高临床能力。
注: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