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张学文治疗厌食的经验方,3剂见效

北京皮肤科医院那里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在首届国医大师中,已经74岁的张学文年龄最小,被称为“年轻的国医大师”。殊不知,张学文是陕西唯一的国医大师,也是西北五省唯一的国医大师。他从医50余年,执教40余载,在中医急症、温病学、疑难病等领域均有较高造诣,对一些病机理论有颇多创新。由于他擅长治疗中风等急症,又有中医急症高手之美誉。

从容淡定、举止儒雅是陕西中医学院教授张学文给人的第一印象。他那慈祥的面容以及慢悠悠的陕南话,让人感到亲切、温暖、没有距离。接触多了,人们会被他那高深的理论见解、深厚的中医功底所折服。在患者心中,他既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父兄朋友,也是言必引经、用必据典的专家教授,更是德高望重、医术精湛的名医大家。

导读:厌食指较长时期食欲不振,见食不贪,饥不欲食,甚则拒食的一种疾病。中医辨证应首辨病位。国医大师张学文精研岐黄,对厌食病因病机的认识、临床辨治方法均有深入见解。现将张学文运用益胃汤治疗厌食经验整理如下。

医案

患者,男,47岁,年2月9日初诊。半年前因饮食不慎,遂发腹泻,曾在外院经西药治疗,泄泻暂愈而渐觉饮食不香,口中无味,食欲减退,后求中医诊治,皆考虑泻后胃气失和,予以辛燥健脾、消食开胃之品,服30余剂并未明显好转,食欲锐减,不饥少食(每日进食量~g),五味不分,口干口黏,舌体发麻僵硬,晨起干呕,身高cm,体质量55kg,体质量指数(BMI)18.00kg/cm2,体质量较半年前减轻7kg。查:舌尖红光而无苔,脉沉细微数。辨证:胃阴亏虚,络脉瘀阻。张学文认为宜先复其胃,故治以甘寒凉润之法。方药:益胃汤加减:沙参15g,麦冬15g,玉竹15g,生地黄10g,冰糖15g,石斛15g,甘草5g,砂仁6g,鸡内金10g,焦山楂15g。3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2月12日二诊:食量增至~g,晨起干呕消失,但口中淡味,舌红,无苔,脉沉细,守方再进3剂。

2月15日三诊:病情豁然有转,口黏消失,味觉转灵,每日可进食~g,唯口干舌麻,大便稍稀,舌红,舌上薄白苔渐生,脉沉细无力。乃胃阴渐复,中气虚像方露。上方去冰糖、生地黄,加山药30g,炒白扁豆15g,丹参15g。继服6剂善后。

按本案男性患者形体消瘦,不思饮食,叶天士言:“病后肌肤枯燥,小便溺管痛,或微燥咳,或不思饮食,皆胃阴虚也,与益胃五汁辈。”张学文认为,益胃汤乃补益胃阴之良方,本案患者病久胃阴亏耗严重,症状繁多,故加石斛增强滋阴作用;阴伤气必伤,故加甘草以扶助胃气;又全方纯甘滋阴,恐补而呆滞,遂加砂仁、鸡内金、焦山楂以醒胃消导,酸甘化阴,此亦叶天士通补而不守补之法。二诊时,患者症状改善,既已得法,效不更方,守方继观。三诊时,患者胃阴渐复,中气虚显露,当于滋阴中健脾益气,又恐过于滋腻,遂去冰糖、生地黄等,加山药、炒白扁豆以扶气建中;舌体麻木,乃阴亏血滞、脉络瘀阻所致,故加丹参以活血通络。诸药合用,补虚祛瘀,虚实同治。

点此进入凤凰中医书城,更多好书等你发现!I版权声明:本文来自:《中国中医药报5版》,作者/庄伟坤赵恒侠李惠林刘德亮楚淑芳周道成张卓邓玉秀,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侵权,请联系删除。I友情提醒: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具体请咨询执业医师。·不被承认,只为救人!民间中医抗疫记:一群夹着尾巴的逆行者·深度好文!我医院校?·张伯礼:为了利益,海外跨国集团收买一些败类故意抹黑中医药!·张伯礼:美国把瑞德西韦吹为“抗疫神药”,是饥不择食!中国抗疫,全球唯一·到底是谁:把湖北省民间中医罗志昌送进监狱·仅三味药治愈慢性咽炎·学中医不可不读的六本医案·这是一张补肾鼻祖方!仲景先师将其评价的得淋漓尽致·一个好中医,医院,几千年的中医,岂能毁于一旦!·一味中药泡水喝,肝好了,胃也好了·一饿就难受,吃一点就饱,我终于找到主方了·怎样才能远离癌症?听听李可等几位名医怎么说·李可老中医:拿东方的东西向西方靠拢,只能自我毁灭!·李可老中医在澳洲演讲稿:谙熟药性再权衡剂量!辨证论治要谨守中医思维·大医不出,苍生可济!看看真实的李可:“救命先生”李可和他的弟子们!·袁今奇治疗抑郁症经验·脑梗塞并抑郁,经方7剂显奇效·民间点穴绝技,不用针不用药,通调全身(收藏起来慢慢学)·樊代明院士的演讲句句戳心!医学到底怎么了,为什么疾病越治越多?·凤凰卫视:回眸百年中医纪录片一(惊心动魄,潸然泪下)·凤凰卫视:回眸百年中医纪录片二(惊心动魄,潸然泪下)

喜欢中医的朋友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fengazl.com/zfzl/1151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