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老张,男性,61岁,是一个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现时已经出现左侧颌下、双肺门、纵膈淋巴结转移及左肺上叶转移;多发脑转移瘤,瘤周有水肿;双侧脑室受压变窄,中线结构略右移;左侧肾上腺转移;腰2椎体棘突、右侧坐骨转移。
老张平时是个嫌麻烦的人,直到看病才去领了自己的医保卡。
早在年9月他的右手开始有些不灵活,初起未重视,后逐步加重,先是右手的小指开始有些发麻,然后是无法攥紧拳头,无法正常写字,也换成了左手拿勺吃饭,直到这医院不行了。
拿到自己的医保卡,去医院拍了头、胸部的CT后,大夫并没有明确告诉他得了癌症,医院再做进一步的检查,让他放平心态不要着急。会是癌症吗?这个结果让他难以置信,一直这么健康的身体,怎么可能会是癌症?
医院胸外科的主任医师看了片子,跟他说的非常直接:“没有手术的意义,做一下活检先确定类型,建议再做个PET-CT,之后看情况做个基因检测看看还有没有靶向治疗的机会”,这话当时在老张听来犹如晴天霹雳,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觉得自己已经“病入膏肓,回天乏术”了。
他的一位朋友知道他的情况后建议他再看看中医。
老医院,更别说看中医了。对于中医老张第一反应是不信任,中医还能治疗这么大的病?
但出于本能,只是觉得哪怕是一根稻草都应该抓住,但它是压死骆驼的那一根还是救命的那一根无从得知。
因为给他这位朋友岳母看过病的黄金昶教授在中医治疗肿瘤方面颇有建树,并且也创造过很多奇迹。于是他的朋友给黄教授打了电话,简单介绍了病情,告诉黄教授说他病的很重,黄教授问怎么个重法?朋友说已经不能手术了。黄教授说:“不能手术就叫重了?先来吧,我看看再说”。
就这样,老张担心又疑惑地坐着轮椅来到了北京中医院的针灸微创肿瘤科,黄教授详细的询问了病情,看舌苔,号脉,随即收住院。
让老张心里很不踏实的是,从最初开始看病到来三院住院前这段时间,自己病情进一步加重,颌下淋巴结明显肿大,右手的功能已经基本丧失,几乎是只能蜷在胸前,右腿变得十分吃力,行走时需要十分注意重心的移动才不至于摔倒。
住院后黄教授根据老张具体病情制定了依托泊苷+顺铂的化疗方案,以及一套中医治疗方法,包括:纵膈针理气活血;百会和膀胱经,督脉发泡罐祛湿;针刺调理全身气机;艾灸中脘、气海、关元补益元气;中药汤剂口服等等。
在第一个疗程的治疗结束,临近出院的时候,老张虽然还医院,但隐约感觉到右手在舒张时有很微弱的改变。
出院后老张每天坚持着按黄主任制定的中医治疗方案进行恢复和治疗。慢慢的,他真真正正感受到了奇迹,手脚的支配状况每天都有改善,精神也好了很多。
到第二次化疗的时候,他医院,虽然脚步还有些踉跄但已经远胜于开始治疗前的状态。
如今老张已经做完8次化疗,期间一次升白针都没有打过,传说中那些令人生畏的化疗副反应他也没有经历过,一般中性粒细胞低了一两次刮痧就能升上来。
他和他的家属怎么也想不到中医可以有这般疗效,感叹于传统医学的神奇,同时黄教授团队医术的精湛,止吐贴、升白艾、以针刺引导化疗等等治疗方法和理念,几乎时时刻刻在刷新了他认知。
老张时常感叹“我的中医缘是从认识黄金昶教授和他的团队开始的”。
一天天见好的老张,如释重负,也开始开玩笑,与病友、与黄老师时常说起那句:“不能手术就叫重了?”看似玩笑的话,轻描淡写之中的意义不仅仅是对患者精神上的安抚,更是成竹在胸舍我其谁的自信,正是黄金昶教授夜以继日殚精竭虑的研究积累,无数个病例成功与失败的总结成就了这种自信。
作者:北京中医院针灸微创肿瘤科张巧丽
告患者书: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