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中医中风疾病早知道

奇妙的中医

预防和治疗中风疾病的方法

中风

中风是中医的病名,也就是脑卒中,它指的是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之特点的疾病。

中风已经是

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在我国每12秒

就会有1位新发现的

中风患者

中风容易导致患者

出现偏瘫

或者是痴呆等情况

本期《奇妙的中医》特邀

海医院

针灸科副主任医师

廖兴富

给大家带来预防

和治疗中风疾病的中医办法

专家介绍

中风发病原因

中风主要与风、火、痰、虚、气、血有关,风指的是肝风、外风;火指的是肝火、心火;痰指的是风痰、湿痰;虚指的是阴虚、气虚;气指的是气逆;血指的是血瘀。

第一个原因是情志郁怒。

它主要和我们的心情不好,火气大有关,情志郁怒,郁气内结,上火,它可以扰动我们的气血,血菀于上引起中风。

第二个原因是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醇酒,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郁化热,引动肝风,夹痰上扰,可致病发,尤以酗酒诱发最烈。

第三个原因是劳累过度。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烦劳则张”,即指人身阳气,若扰动太过,则亢奋不敛。本病也可因操持过度,形神失养,以致阴血暗耗,虚阳化风扰动为患。再则纵欲伤精,也是水亏于下,火旺于上,发病之因。

第四个原因是季节变换。

入冬骤然变冷,寒邪入侵,可影响血脉循行。正如《素问·调经论》说“寒独留,则血凝位,凝则脉不通……”。季节变换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避寒保暖,

如果受寒了,寒阻络,气血就会不流畅,容易导致中风。

第五个原因是血液瘀滞。

血瘀的形成多因气滞血行不畅或气虚运血无力,或因暴怒血蕴于上,或因感寒收引凝滞,或因热的阴伤液耗血滞等,本病的病机多以暴怒血蕴或气虚血瘀最为常见。

中风的征兆

中风的征兆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突然出现一侧面瘫,上下肢无力、麻木。(如图)

2.突然出现语言、意识障碍或理解障碍。

3.突然头晕,无法保持平衡、步态不稳、四肢无力。

4.突然单眼或双眼失明,或视力下降,或视物成双,例如一个物品看成了两个等情况。

5.眩晕、呕吐,突然出现未曾经历过的剧烈头痛。

6.半个身子感觉减退,有麻木感。

中医辨证治疗中风

1.肝阳暴亢、风火上扰

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或不语,偏身麻木,眩晕头痛,面红目赤等。

主方:镇肝熄风汤加减。

2.风痰瘀血、痹阻脉络

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等。

主方:大秦艽汤加减。

3.痰热腑实、风痰上扰

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腹胀,便干便秘等。

主方:星蒌承气汤《验方》加减。

4.气虚血瘀

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面色既白,气短乏力,口流涎,自汗出等。

主方:补阳还五汤加减。

5.阴虚风动

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烦躁失眠,眩晕耳鸣,手足心热,舌质红绛或暗红等。

主方:大定风珠加减。

预防和治疗中风疾病的

具体方法有哪些呢~

----------------

----------

----

-

在本期节目中

我们的特邀专家为您一一解答~

精彩内容,千万不要错过哦~

想要了解更多的相关内容

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fengazl.com/zfzf/635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