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预防中风如何吃?
医学指导:广州中医院脑病科主任吴智兵
文/《食经》记者:袁秀贤
-1P12
现代人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使得中风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中风已成为我国头号致死病因。时值冬天,又是中风高发季节,潜在患者该如何从饮食上预防呢?广州中医院脑病科主任吴智兵教授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表示,卒中即人们所说的“中风”,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四大特点。目前,中风已成为我国第一位的死亡原因。
流行病学统计数据表明,我国脑卒死中患病率已由上世纪80年代的0.27%迅猛增长到年的1.82%,估算我国40岁以上的脑卒中患者已有成人;全国每年新发病例约万,每年死于中风的病人约万。这意味着约每12秒就有1位中风新发患者,每21秒就
有1人死于中风。
今年40出头的卢先生,做生意多年,由于经常要应酬,喝酒成为常事。有一次吃饭时喝酒过量,突然摔倒昏迷了,医院抢救。虽生命得以挽救,但因中风出现了偏瘫,年纪轻轻从此卧床不起。
“近年来,好似卢先生中年中风的患者呈增长趋势。临床上发现,30岁~40岁脑梗塞病人增多,特别是40岁以后中风比以往常见,现在住院部就有3个中青年中风患者。”主治医生吴智兵表示。
从医近30年的吴智兵说,从临床来看,尽管中风仍是老年人居多,但中年中风却有明显增加。
中风发生率“北高南低”“中风发病的因素很多,与环境条件及饮食习惯等都有关系,其中饮食不当占很大部分的原因。”吴智兵强调。高血压、心脏病、吸烟、酗酒、肥胖等都可能引起中风。饮食不当,导致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症,血管受到损害,容易诱发中风。我国很多地方饮食偏咸,有“重口味”的习惯。盐摄入量多,血压就高了,这是高血压的主要成因。目前,中风发病北方地区高于南方,这与饮食习惯有关。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应小于5克,而在中国,北方人盐的日平均摄入量达到12~18克,远高于世卫标准,也高于南方人平均每日7~8克的摄入量,令北方高血压患病率远高于南方。吴智兵说,不少年青人喜欢抽烟、喝酒,吸烟、饮酒均可引起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加强动脉硬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有抽烟、酗酒习惯的人,都属于脑中风的高危人群。长期吸烟发生中风的危险性是不吸烟人群的2倍,对于抽烟者来说,戒烟对预防中风的好处大于任何药物。有的人喜欢吃香口的东西,其中脂质类成份含量高;吃饭吃得多,虽没吃糖,但米饭也会变成糖。饮食不当,加上工作、生活压力大,亦成为中风年轻化的一大原因。压力大,神经高度紧张兴奋,血压会升高,血管就容易破或者堵塞,引致中风的发生。“过去,农村肥胖、糖尿病人极少,比较健康。而现在农村发现的血脂高、血糖高的患者也在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了,科学饮食的意识却没有跟上。中风患者,除了城市里增多之外,农村亦有增加的趋势。”吴智兵说。严控饮食预防中风复发王大爷平素虽有高胆固醇症,医生给开了降胆固醇的药,但他觉得没有什么症状,就没有坚持吃。一天早晨醒来时,发现一侧肢体无力、沉重,且说话不清,医院,诊断为缺血性卒中。“复发率高为中风一大特点,中风患者不能大意。”吴智兵强调。中风复发随时可能发生,有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其中缺血性中风发病后1月~3月的复发率为4%~6%,1年的复发率基本在10%~15%,5年的平均复发率约为30%,10年的平均复发率约为45%。此外,中风发生1年后每年出现的中风复发率为4%~5%。发生中风无疑是痛苦的,但再次遭受中风的沉重打击更为痛苦,这无疑是性命攸关的大事。有人认为,中风是突发的,不能避免或预防。吴智兵认为,这是一个误区。有相当一部分中风是吃出来的,从源头控制,中风可以预防,且发现时急速治疗可减少后遗症。吴智兵说,如果源头没有控制,即使血管通了,都不可以高枕无忧。他比喻说,山上的树被砍光了,水土流失,泥沙进入江河。但泥沙淤积,阻塞航道,尽管泥沙被清除,如果源头不控制,仍有泥沙不断进入,再次阻塞就不可避免。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可预防中风再发生。时值冬季气温低,是中风的高发季节,吃什么可预防中风?记者问。吴智兵对此表示,冬季气候寒冷会引起血管收缩,促使血压上升。冬天加重血粘稠程度,血粘度高,血管也容易出现堵塞,引发脑梗塞出血。中医说,气血不通畅,血流相对慢一点,血管堵了,容易中风。倡导合理营养、健康清淡饮食。道忌过饱,控制高热量。适量粗粮、杂粮、豆制品,多吃蔬菜、水果,以保证营养平衡。高盐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因素,提倡每人每天摄入食盐量小于6g,一个啤酒瓶空盖装平食盐相当于6g。减少胆固醇的摄入,每天摄入量少于毫克。少吃动物内脏、蛋黄、虾蟹。不吃油大肥腻食物,戒煎、炸、熏食品,戒高糖食品等。“中国人讲中庸,饮食也要讲中庸。不同食物含有成不一样,各种食物都要吃,有的人认为好的东西就天天吃,这就会吃偏了,容易过量,适得其反。”吴智兵强调。中老年人由于血管内膜发生变化,而晚上失水,血液粘滞性增高,心率及血流减慢,更易形成血栓。晨起喝一杯温开水,对预防中风有益。吴智兵推介三种食疗方防中风:陈皮山楂粥材料:贝母粉15克、陈皮粉5克、山楂粉15克、粳米50克、淮山50克,冰糖适量。做法:将粳米、淮山、冰糖如常法煮粥,煮至米烂未稠时,加入贝母、陈皮、山楂,改用文火稍煮,视粥稠时停火,每日早晚温服。作用:适用于脾虚痰湿盛,症见食欲不佳、腹胀便溏、痰多苔腻等表现者。春砂仁瘦肉汤材料:瘦肉克、三七10克、木耳15克、春砂仁粉3克,葱、姜、盐等调料适量。做法:将三七研为细末,木耳用水发开,洗净备用。将猪肉洗净,切片。锅中加清水适量煮沸后,调入葱、姜、盐各适量,然后加入猪肉、木耳等,煮至猪肉熟透后,调入砂仁粉,再煮3分钟。每日一次,亦可佐餐食用。作用:适用于脾胃偏寒者。菊花(芹菜)粥材料:粳米克、菊花末10克~15克(或新鲜芹菜50克,切碎)。做法:秋季霜降前,将菊花采摘去蒂,烘干或蒸后晒干,或阴干,然后磨粉备用;先以粳米加水如常法煮粥,待粥将成时,调入菊花末或新鲜芹菜,再煮沸片刻即可。每日早晚温热服食。应现煮现吃,不宜久放。作用:适用于肝火偏旺,症见气粗息高,面红目赤,易烦易怒,兼有头胀耳鸣,头晕头痛,舌边尖红等表现者。觉得不错,请点赞↓↓↓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