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男,年9月24日初诊。
患者今年40岁正值壮年,然而却受过敏性疾病折磨多年——鼻炎、咳嗽、哮喘。这三大慢性“杀手”正逐渐折磨着他的生活。因为对很多过敏原过敏,所以患者除了固定的上下班,很少出门。实在避免不了外出,就要随身携带药物以防万一。长此以往,患者变得越来越焦虑。心疼丈夫的妻子,经多方打听,得知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中医门诊部坐诊的倪诚教授擅长治疗过敏性疾病,赶紧带着丈夫来就诊。
进入诊室,患者先是向倪教授问好,接着就开始倾诉:“教授啊,您是不知道,我这些年过得真是难受。大概是十年前我开始出现鼻痒、打喷嚏、流鼻涕,还有时出现咳嗽、哮喘,去医院检查说是过敏引起的,就给我开了一些药。当时还做了过敏原检查,说是对尘螨、灰尘、蒿草类、杨絮、柳絮等过敏,让我要避开这些过敏原。我努力按着医生说的做了,能尽量避免就避免,但是这灰尘、尘螨无处不在,我哪里能逃开。这不,最近2年鼻炎的症状没见缓解,咳嗽、气喘反而越来越频繁,尤其一到秋天就加重,我现在是又吃抗过敏药,又喷气雾剂的,但是就是不见好转。这才40岁我就药不离口了,说起来挺寒碜的。倪教授,我这病就指望您了。”
倪教授看着患者一脸茫然的模样,劝慰道:“不要太悲观,这病还是可以治好的。按照你现在的症状来看,应该是有过敏性咳嗽和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这些病都是源于你的过敏体质,单纯避免接触过敏原解决不了问题,只有靠从根本上改变你的过敏体质。”
患者听到倪教授这番话,不自禁露出了一丝喜悦,说:“原来我是过敏体质,难怪我那么容易就出现这些过敏的症状。那我这体质是怎么形成的呢?能不能调理好?”
倪教授回答:“过敏体质的形成,主要由遗传因素所造成,且与环境、药物等因素也有关。当然能调理好,但是需要你坚持服药,耐心配合,我们一起共同努力。关于你这病,我还要仔细了解下你发作时的具体情况。这里有一份鼻炎相关的表格需要你填写,以后可拿来对比。”
患者填完表格后,递给了倪教授,教授在病历纸上写下:喷嚏1分,鼻痒1分,鼻塞0分,鼻涕3分。写完倪教授便询问:“流的鼻涕是什么颜色?咳嗽、气喘时有胸闷胸痛的感觉?咳嗽有没有痰?如果有痰,痰是什么颜色?容不容易咳出来?”
患者答道:“鼻炎发作时流的是清水鼻涕,而且眼睛会有点发痒。气喘的时候会感觉胸闷,没有胸痛,会咳出少量白黏痰,但是很难咳出来。还有一点,我夜间经常咳嗽影响到了我的睡眠。”
倪教授结合患者的症状,并仔细询问了其他的相关情况,一番斟酌后开出了一方,21付,并建议患者去做一次过敏原检测。
年10月15日二诊时,患者一坐下就忍不住告诉倪教授自己最近的情况:咳嗽基本缓解已经有1周,现在有少量的白黏痰也容易咳出来。鼻炎的症状改善最明显,原来打喷嚏、流鼻涕的症状没有了,仅仅鼻子、眼睛发痒,还有气喘也缓解了。报告完好消息,就急忙把过敏原报告拿给倪教授。
倪教授仔细看了看报告:总IgE.75(正常值);蒿属花粉13.70(3级),户尘螨/粉尘螨2.71(2级),猫毛皮屑0.57(1级)。看完,指着总IgE这一项对患者说:“坚持服药,要是这个指标能降到以下,你这个过敏体质也就改善了,以后也不会对这些花粉、尘螨、猫毛过敏了。”说完话,就查看了患者舌苔,摸了脉象,在原方基础上有所加减,开了21付汤药。
患者十分感谢倪诚教授,拿着药方开心的回家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