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结石是泌尿系统各部位结石病的总称,在人体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都可能会出现结石。尿路结石在肾和膀胱内形成。
肾结石又称为上尿路结石,上尿路结石又可分为代谢性结石和感染性结石等。
高尿钙症、高尿酸尿症和高草酸尿症等高浓度化学成份损害肾小管,使尿中基质物质增多,盐类析出,形成的代谢性结石。
由于产生尿素酶的细菌分解尿液中的尿素而产生氨,使尿液碱化,尿中磷酸盐及尿酸铵等处于相对过饱的状态,发生沉积所致的感染性结石。
但大多数结石的形成原因,目前西医理论仍未能完全解释。
中医视角
异病同治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采用同一方法治疗的法则。中医治病的法则,着眼于病机的区别,而不是着眼于疾病的异同。异病可以同治,关键在于辨识不同疾病的共同病机。病机相同,就采用相同的治法、相同的方药。
尿路结石,多因体内湿浊邪气蕴结不散,肾与膀胱气化不利,阴邪久经沉积形成的砂石样病理产物。如《诸病源候论·诸淋证候》指出:“石淋者,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故肾客砂石,肾虚为热所乘。”《圣济总录》又指出:“石淋者,淋病而有砂石,从小便道出也。盖由肾气虚损,则饮液停聚,不得宣通;膀胱客热,则水道涩痛,胞内壅积,故令结成砂石,随小便而下,其大者留碍水道之间,痛引少腹,令人闷绝。”
所以,中医在治疗尿路结石时,根据不同的身体情况,通过清热利湿、益肾通络、排石通淋等不同治法、方药,为结石下行创造有利条件:1.使结石变小,容易排出。2.使输尿管松弛,为结石下行开路。3.使用尿道滑利,减少结石下行阻力。4.增加尿量,将结石排出。5.降气活血,使结石下行。
研究表明,通过针灸亦能有效放松尿道平滑肌、增加肾盂输尿管蠕动,促进结石排出、缓解疼痛。
最近,刘大夫一位朋友,因高尿酸血症导致痛风,服用中药治疗的同时,排出了一块1.1*0.6cm大小的尿路结石,自觉尿道畅通了很多。
痛风与尿路结石,是两个不同的疾病,但在同一个患者身上,两者内在的病机是相同的,所以治疗上,同一个方药,对两个疾病都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一般情况下,小于1.0cm的结石,除外尿路梗阻、肾功能不全者,应该积极考虑保守治疗,服用中药排石,或者结合针灸,配合饮食调护、合理运动,积极及早治疗。如果结石过大,阻塞尿路,影响肾功,则应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END-
刘永华
主治医师
欢迎交流弘扬中医,分享健康医学硕士,运用纯中药治疗常见感冒咳嗽、反复易感冒、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等儿童及成人呼吸系统疾病;呕吐、胃肠胀痛、慢性腹泻、功能性消化不良、便秘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血糖、血脂、血压异常等代谢综合征;产后调理、月经不调、痛经、白带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性冷淡等妇科疾病;前列腺增生、慢性前列腺炎、阳痿、早泄等男科疾病;运用特色温凉补泻针灸手法治疗颈腰椎、肩肘膝关节、牙痛、胃痛等疼痛不适均取得良好疗效。
(点击头像:更多原创健康分享)
??
刘永华TCM感谢弘扬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