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股骨头坏死中医辨证标准(年版)[J].中医正骨,,31(6):1-2.
《股骨头坏死中医辨证标准》(T/CACM-)于年4月8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本标准适用于股骨头坏死中医证型的辨识与判定,供股骨头坏死领域的中医药临床、教学及科研人员使用。
本文作者已与《中医正骨》编辑部签署著作权转让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背景
股骨头坏死采用中医药治疗已经在相关的西医共识和指南中得到推荐,早中期的疗效优势也得到逐步认可[1-3],但股骨头坏死的辨证分型方法众多,缺乏较为统一和规范的辨证标准[4]。
中医辨证是中医开展临床治疗和科研教学的前提,必须制定相关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分别于年、年制定发布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前者将股骨头坏死的中医证型分为气滞血瘀型、风寒湿痹型、痰湿型、气血虚弱型、肝肾不足型5型[5],后者则将其分为筋脉瘀滞证、肝肾亏损证2型[6],但仅气滞血瘀型、风寒湿痹型、痰湿型、肝肾不足型在临床中较为常用。中华中医药学会年发布的《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标准[7]中,又将其分为气滞血瘀证、筋骨劳损证、寒湿凝滞证、骨蚀痰湿证、内损酒精证和气血两虚肝肾亏虚证6型。文献计量研究发现,虽然此标准发布已有7年,但仅气滞血瘀证临床中常用,其余5种证型临床应用较少。由此可以看出,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亟需统一、规范的中医辨证标准。
本项目组采用“文献研究法”“专家问卷调查法(Delphi法)”“专家会议法”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篇中医药辨证论治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文献,统计份调查问卷中辨证分型数、临床常用证型等问题,参考《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8],经过5轮专家咨询会,制定了早、中、晚“三期”和气滞血瘀、痰瘀阻络、经脉痹阻、肝肾亏虚“四型”,以不同分期、不同病因辨别股骨头坏死中医证型的辨证方法[9-10]。
本标准所列证型为临床常见证型,临床工作中如遇到不符合本辨证标准的特殊证型,可根据具体情况按照中医理论进行辨证。本标准将在临床推广应用中不断完善,在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下定期修订。
《股骨头坏死中医辨证标准》(T/CACM-)于年4月8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本标准适用于股骨头坏死中医证型的辨识与判定,供股骨头坏死领域的中医药临床、教学及科研人员使用。
股骨头坏死中医辨证标准
T/CACM-
(一)早期股骨头坏死
1.气滞血瘀证多见于早期[国际骨微循环研究协会(AssociationResearchCirculationOsseous,ARCO)分期[11]Ⅰ期、Ⅱ期]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1)主症:①髋部疼痛,痛如针刺,痛处固定;②关节活动受限。
(2)次症:①面色暗滞;②胸胁胀满疼痛;③舌紫/青/暗或有瘀斑;④脉弦或涩。
具备主症2项与次症1项,或主症1项与次症2项,即可判定为本证。
2.痰瘀阻络证多见于早期(ARCO分期Ⅰ期、Ⅱ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1)主症:①髋部疼痛,或有静息痛;②关节沉重。
(2)次症:①胸脘满闷;②形体肥胖;③舌胖大苔白腻,或舌紫/青/暗或有瘀斑;④脉弦涩/滑,或脉沉涩/滑。
具备主症2项与次症1项,或主症1项与次症2项,即可判定为本证。
(二)中期股骨头坏死
3.经脉痹阻证多见于中期(ARCO分期Ⅱ期、Ⅲ期)股骨头坏死。
(1)主症:①髋痛至膝,动则痛甚;②关节屈伸不利。
(2)次症:①倦怠肢乏;②周身酸楚;③舌暗或紫;④脉涩而无力。
具备主症2项与次症1项,或主症1项与次症2项,即可判定为本证。
(三)晚期股骨头坏死
4.肝肾亏虚证多见于晚期(ARCO分期Ⅲ期、Ⅳ期)股骨头坏死。
(1)主症:①髋部疼痛,下肢畏寒;②下肢僵硬,行走无力。
(2)次症:①腰膝酸软;②下肢痿软无力;③头晕或健忘;④舌淡苔白;⑤脉沉而无力。
具备主症2项与次症1项,或主症1项与次症2项,即可判定为本证。
参考文献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显微修复工作委员会,中国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骨缺损及骨坏死学组,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显微修复学组.成人股骨头坏死临床诊疗指南()[J].中华骨科杂志,,36(15):-.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股骨头坏死临床诊疗规范(年版)[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9(1):-.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显微修复学组,中国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骨缺损及骨坏死学组.成人股骨头坏死诊疗标准专家共识(年版)[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6(3):89-92.
李泰贤,陈志伟,王荣田,等.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研究现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5(4):41-4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中华中医药学会.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J].风湿病与关节炎,,2(1):75-78.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年第号)[EB∕OL].(-11-06)[-11-25].